第二七六章 鼓响耳畔(2/3)
他们都是来这里跟劳模常一起搞攻关的。
劳模常头回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了,连一向机敏的徒弟江一水也没弄明白,只好来找隔壁的武文杰请教。
武文杰打量了一下劳模常这院子里的陈设,看上去这里的设置,倒不是出产品的,而是用来搞培训和操作工艺研究的。
一问,果然是的。
“技术上、操作上的各种难题,在车间里比划不开,也不容易讲深讲透,我就把它搬到我这院子里,在这里给徒儿们讲解,比在厂里安全,也不影响正常生产,还讲得更明白。”
武文杰赞叹不已。
一起探讨完技术方面的事,劳模常问起武文杰近期高铁技术发展的走向,武文杰告诉他,国家对于高铁发展寄予厚望,同时希望能够快马加鞭,加快推进速度,成为强国建设的助推引擎。
“听说,咱们把‘老师们’都给请来了。”
武文杰轻描淡写的这句话,引起了劳模常的极大兴趣:“老师们?什么老师?干什么来?”
“造高铁的老师呀,请他们来,是教咱们怎么更快更好地造出高铁来。在造火车方面,咱们有相当厚实的底子,但说到造高铁,还是有不少窗户纸还没能捅破。咱自己一个一个去捅,能不能捅破?要我说,当然能,但这个工夫怕要比较长,毕竟工业制造是要讲积累的,有些方面的积累,咱们还是相当薄弱的。时间不等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容不得交通运输长时间处于瓶颈状态。”
江一水听得入神,冷不丁想到个问题,便插了一句:“老师请的多,咱们会不会学不过来,到时候再学乱了。”
武文杰点点头:“咱们的这种学习方式,过去从没有人试过。如果学不好,可能就会像你说的那样,学乱了。如果咱们努力学好,那不是就能博采众家之长,造出最好的高铁了吗?”
劳模常眯起眼睛,摇了摇头,带着疑惑说:“能学好一家的,就不容易了。各家都学,难啊。”
武文杰又点了点头:“确实不容易,但咱们也别无选择了。跟着任何一个师傅学,学到顶,也只是达到师傅的水平。当下在高铁这个圈子里,顶级的师傅那么多呢,单拜哪一位,不但咱自己不甘心,也保不齐人家师傅有点想法,还会留一手。常师傅您对老规矩懂得多,不过,师传徒的传统模式,恐怕现在得探索点新路数了。”
劳模常笑了,眼睛眯得更细了:“文杰总这是批评我不能与时俱进了,我接受批评。人家在高铁这块既然走在了前头,要想赶上去,当然要拜师。只是以前从没拜过洋师傅,我倒真想瞧一瞧,这些洋师傅们究竟都是啥样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