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两件家事(2/3)
对于武文杰来说,第二个任务似乎比头一个更艰巨。
以前听说过一些大城市有相亲角,活跃在相亲角的,不是当龄的年轻人,而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们怀揣孩子的照片和个人资料,在相亲角相互端详打量,搭讪询问。觉得哪位家长看得过眼,便上前过过话。
这其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家长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相当程度上能体现出家庭教养,当然在相当程度上也能折射出孩子的素质,其中也包括孩子的相貌、身高和体态。
对武文杰来说,大学同学中有许多都多年没见了,相当一部分自打毕业后就再没见过。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相信每个人的外在都会有不小的变化,就连原来那么熟悉的老七,见面的那一瞬间,竟然也没敢相认。
而三十年各自不同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人生旅程,更会使彼此之间的思想认识产生比较大的差异。
三十年前,一个班的同学,一个宿舍的室友,一同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大家共同的地方有很多,像是铁路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同一批次的火车。经过三十年各自的磨砺,再次聚在一起时,相互间的差异会非常的大,正如火车运用在南北西东不同区域,各自经行了不同的路况,经受了不同的考验,也经历了不同的检(查)修(理)和维(护)保(养),台车之间无论内在还是外在,都会有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当然也包含差距。
同学之间,无论是差异还是差距,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不管差距或是差异有多大,同学四年的共同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彼此间的情谊,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丁娟娟所说的“知根知底”、“门当户对”,还是有其道理的。
不过,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并非易事,这毕竟不是武文杰所擅长的。
但不管怎么说,他在电话里还是应了下来,否则这个电话会没完没了打下去的。
电话打完了,老七问武文杰:“你们可真行,都老夫老妻了,煲电话粥还那么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