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3/3)
一字之差,意思全变。
夏完淳认为,只要人认同自己是明人,那就是明人,与种族无关。
此议,得到这个散漫组织中许多人的认同和附议。
大明之所以为大明,就是因为吸纳了太多的民族。
正如盛唐,多少异族共襄大唐?
他们同样是盛唐不可分裂的组成部份。
夏完淳的一句话,迅速让他在这个散漫组织中崛起,成为了一股新风向。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随即在士林中盛传。
由此,“明社”在短短数月间诞生了,夏完淳、钱家叔侄、沈自駉等七人,被称为明社七子。
明社虽无党魁,但夏完淳的声望,已经是当之无愧。
所以,此时的夏完淳,很清楚自己将会做什么,他只是,太难过情义这一关。
喟叹一声之后,夏完淳慢慢从床榻上撑起身来,“来人,备马车,本官要回太平府!”
……。
当各种各样的消息向镇江城汇聚之时。
吴争在训练火枪兵。
他对这种燧发枪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入门阶段。
譬如对于瞄准,吴争只知道三点一线,可这时的火枪,却是连瞄准具都没有,哪来的三点一线?
吴争能训练的,只是让士兵能端稳枪,就象,在枪口吊块砖头之类的。
譬如说,让士兵放缓呼吸,在呼吸之间的空隙射击。
再譬如说,调整三列士兵之间的相距间隔,以使得前中后三列轮换的速度更快、相互之间撞上的机率更小。
而这些,对于此时的火枪而言,已经足够用了,足够用到,只要多训练,熟能生巧,就野战而言,便可战无不胜。
这不是狂妄,对于这个冷兵器,哪怕鞑子都缺战马的时代来说,确实不是狂妄。
战无不胜,不代表着不会死人,只是训练一个火枪兵,相对训练一个骑兵、一个弓弩手的时间,二者间的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