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继续和谈(4/4)
倒不是说庆泰朝文臣想投清,这一点肯定是不会的。
可问题是庆泰朝实力薄弱,这一战从开始到现在,仅打了半个月,可朝廷的消耗已经见底,说国库里跑老鼠,一点儿都不夸张。
三万新军那是全靠陈子龙等人嘴皮子一突噜,“化缘”来的。
朝廷现在连俸禄都发不出来,这种情况很可能要维持到夏粮征上赋税之后。
虽说文臣们一般都家底厚实,可真让他们半来年不领俸禄,那压力还是很大的。
所以,从镇江城光复之后,不少人已经在“呐喊”停战,在他们看来,守住这“半壁江山”那已经是足可泰山封禅的巨大胜利了。
此时清廷出使议和,正好契合了这部分人的心意,可谓一拍即合。
就连一直呐喊光复河山、打过江去的陈子龙也不例外,不过与那些人不同的是,陈子龙是真正感觉到这仗不应该再打下去了,再打下去,不用清军南下,朝廷自己就垮了。
官员俸禄、士兵粮饷、赈济百姓、修缮建筑,哪样不要钱?
先不说这些,就说这一仗打到现在,镇江府光复,仪真那二万多为国捐躯的将士,数万人的抚恤,得多少银子?
想想这些,身为首辅的陈子龙就已经一头官司了。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木油盐贵,只有不在其位之人,才能在街上激昂狂呼,打过江去。
不仅是陈子龙,张煌言也赞成暂时停战,连不知兄弟、独子生死的钱乐肃都同意停战。
那么内阁五人就有三人同意了,议和,列入了庆泰朝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