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干掉了李国翰(2/4)
固山额真,是清廷军事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势与地位很高。
就军队而言,他们有议处用兵事宜,重大战争,诸贝勒常须与八固山额真商议。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征明时,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议定,要求班师,岳托等贝勒赞同汗进取之议,遂“令八固山额真诣两贝勒所定议”,二位贝勒始放弃己议,大军继续前行。
另外,八固山额真有出师行围之权,各率本旗官兵,守汛征战。天聪五年攻打明大凌河时,汗谕八旗固山额真冷格里、达尔汉、色勒、篇古、喀克笃礼、伊尔登、叶臣、和硕图等,分率本旗兵围城之一面或半面。
最后八固山额真辖领本旗官兵,举凡佥丁从征,督责兵士整备军装战马,申严军纪,察验披甲强弱,奏报兵弁征战功过,等等,皆由固山额真督责部下办理。
所以,在清军中,李国翰的话还真比吴三桂的命令来得管用。
李国翰倒不是狂妄,只是他临来时,得多尔衮面授机宜,知道多尔衮要三日之内荡平仪真明军的原因。
所以,暂时罢战,这绝对无法容忍。
吴三桂心中要说不气,那肯定不是真的。
虽说默认了李国翰的作为,但吴三桂由此也不再发声,任由李国翰对各部清军发号施令。
其实吴三桂在经之前半日的攻城,心里已经非常清楚,城中明军悍不畏死,加上城中兵力雄厚,速战速决,根本不可能。
这是他下令暂时罢战的主要原因,在吴三桂的想法中,既然仪真已经被四面合围,只要包围半月一月的,待城中粮草消耗殆尽之后,清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复仪真,岂不是美事?
可李国翰的强横无状,让吴三桂袖手旁观。
次日凌晨,血战再起。
依旧是四面同时强攻,彪悍的李国翰在北城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加入先登。
此战惨烈,不仅是明军,清军一样悍不畏死。
这种血腥的肉搏,就算象吴三桂这样身经百战的宿将都为之动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