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3/4)
怎么守,却是个大问题。
攻敌之所必救,这是兵法。
对大顺来说,米子是天然良港,大米产区,距离隐歧岛这个中转地最近,米子本身就是大顺所必守之地,这是大顺登陆作战的总后方。
攻其所必守,围魏救赵,可救石见、江津。
可问题是米子所在的弓滨半岛的奇葩地形,万把人进攻,怕不是要全死在那。
狭长的半岛就像是一个丁丁,十余里长的宽面迎海,全都是天然的深水港,没有礁石,海况向来极好。
半岛只有不到三里宽,炮舰使使劲,炮弹都能飞出半岛之外,完全在军舰大炮的覆盖范围之内。
半岛和平原相连的根部,还有一条河。
渡河而攻是弱智,河东边只有一条不到两里宽的可通行地带,曾经的米子城还卡在路上。
现在必须做出决断,是不是让冈山藩为主的藩兵北上,防御石见。
自己领着大阪、京都附近的这一万多兵力,冒着巨大的伤亡,去攻弓滨半岛的大顺军?
不这么做,必完蛋。
无奈之下,太田资晴只能一边向幕府那边汇报情况,一边以大坂城代的身份,向冈山藩藩主下达了命令,让他星夜前往石见防守。
自己则带领着这附近的最后一支机动兵力,带着把这万把人拼光的觉悟,但愿松江城能多撑一阵,撑到冈山藩的兵力行军到石见。
他知道米子所处的弓滨半岛的地形,但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打。
若能打赢,便证明还有打下去的必要。
能打赢,则证明大顺在海军优势、地形优势下,依旧无法守住如此绝佳适合防御的港口。
那么自此以后,也就只能学学当年的倭寇,四处骚扰骚扰,见缝插针,而不会再用这种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远距离登陆作战了。
到时候主战场又只能回到最适合的九州岛上,说不定能打成蒙古合战的局面,最后把大顺拖到退兵。
若是攻不下,那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自己也算是尽力了。
这没有什么巧仗和计谋可用,就是硬碰硬的狭长半岛地形下的野战攻坚。
诱敌深入什么的,是没有用的,大顺又不傻,怎么可能会离开海岸海港?
唯有靠冈山藩的堵、自己的绕后,打一场硬碰硬的决战。
在给冈山藩藩主的命令中,太田资晴希望其能复制昔年丰臣秀吉的“中国大返还’的奇迹”,用最快的速度抵达石见。
不求能够战胜大顺军,只要能拖住大顺军,给他行军到米子的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