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怨念之力(2/4)
《说文解字》中说,怨,恚也。
本意是愤怒,仇恨,哀怨。怨念表面上只是一种情绪,但情绪是会影响行为的,因为怨念表现出来的是负面情绪,带来的结果基本也是以恶果为主。甚至更邪门的行为就让人惊惧了。
关于怨念,其实风水界中还有一个小故事。
话说唐朝时,有一位法号知玄的和尚曾经在长安某寺挂单。
那时该寺中正住着一位患有“迦摩罗”恶疾的僧人,通体生疮,发出的秽气刺鼻难闻,谁都不愿与他来往,更别提关照侍奉了。
惟独知玄领受了佛陀所说的“百福田中,侍病第一”的教导,常常主动去照顾病僧,并无任何厌倦嫌弃之色。
后来病僧的恶疾渐渐痊愈,打算离开该寺,临别时对知玄说:“你以后有难临身时,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我,我会设法消弥你的厄难。记住,我居住在有两棵大松树并立的地方。”
后来,知玄因为德行高深,深受道俗的尊崇,连唐朝皇帝都向他求教佛法,唐懿宗还于咸通十二年赐给他装饰华美、高达两丈的沉香宝座,以示尊宠。
受赐以后,知玄和尚名声益显,坐上宝座更自觉尊荣。
然而没过多久,知玄的左腿膝盖上却生出了个“人面疮”,有眉有眼,有口有齿,恰似人面,不仅看上去让人生畏。
更有甚者,这人面疮还有要求:每天都得拿饮食喂它,它能象人一样大模大样的张口啖食。
知玄和尚痛苦万状,四处求治,可名医们全都束手无策,正所谓“妙药难医冤孽病”。
疮疾日烈,万般无奈,知玄终于记起了当年那位病僧的临别赠言,决定立即前往四川彭州九陇山求救。
根据病僧的指示,知玄入山寻访。
一日傍晚时分,天光暗淡,山路难行,正不知如何是好时,知玄忽然望见两棵并立的大松树,待快步走上前去,只见树后殿宇广阔,金碧辉煌,那位僧人就站在门前。
知玄将自己所患的怪疾如实相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