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炎帝陵(2/4)
人家有个问气境界的师傅,自己也没有必要去瞎操心。
从道观出来,秦风这才发现,自己正身处HN株洲境内。
“炎帝陵!”
秦风心中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地方。
前世的时候,自己曾经去过这个地方,当然,去过并不是说秦风就很重视,而是因为自己前世在炎帝陵有过一次机缘。
民间传说,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身亡。炎帝逝世后,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此地以南100余里的河边,因为那里是羿射九日落下一个太阳的地方,地下冒出来的水都是热的,而炎帝属火,应葬于此。
于是便用木排载着炎帝的灵柩,由三十六个力士拉绗,逆江而上,不料木排到白鹿原时,突然山崩石裂,波浪滔天,木排倾覆,炎帝灵柩镡时沉入岸边石缝,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
据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产生于新石器时期,即其上限在1万年左右,其下限距今4800年左右。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为琴,始作蜡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威天下。
炎帝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炎帝晚年为民治病,采药来到HN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HN省ZZ市YL县鹿原镇鹿原陂。
炎帝陵随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炎帝陵庙历尽苍桑,屡毁屡建。有历史记载的较大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近代大规模修葺始于1986年,1988年10月陵殿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陵殿共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亭后为墓冢。
秦风对于炎帝陵还是十分了解的。
心中做出了决定,走出了深山,就直接奔着炎帝陵走去。
前世的时候,秦风也是经过炎帝陵,进去参观一下,但是却意外的获得了一场机缘。
准确的来说,是一场功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