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科斯佳大叔和他的“煤石地雷”(1/2)
正文第四百五十六章科斯佳大叔和他的“煤石地雷”
整个二战时期,日德先后占领了大片外国领土,掠夺到大量的战略资源以及劳动力,但也都遭到了一些沦陷国家、地区的人民和军队以游击战方式发动的反抗进行游击战的游击队通常并不可能迅速的将占领军从本国领土歼灭或赶走,但游击队对占领军造成的麻烦也不小,可以极大的干扰占领军对占领区的控制能力,使得占领军失去对大部分占领区的税收与人员物资征用,失去实际控制权。
游击队的破坏袭击对重要交通线路以及小股驻军的威胁最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重大损失;甚至会因重要交通线路的不畅通,导致大部队或重要作战物资的调运受到干扰,从而严重影响、干扰前线的作战行动。
因此,对于占领军来说,游击队的活动危害极其巨大,无论日军还是德军都不希望在自己的占领区出现游击队活动猖獗的局面,都组建起了一套反游击队作战体系。
而且无论是西方式思维的德军还是东方式思维的日军,对待游击队采取的态度都一样的残酷无情!不过,两个法西斯国家各自的反游击作战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
日军一般是组建专门的反游击队部队去镇压游击队的活动,很少直接动用正规野战部队去清剿游击队(有点像“大扫荡”,般是极多地“据点部队”加上少量的野战部队;当然。大规模使用野战部队的情况也有,那就是上规模的“大扫荡”了。比如说《地道战》中的日军,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据点军”,而不是野战部队。)。
同日军不同,德军大多是直接用正规野战部队去清剿游击队,但同样建设有很少量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但是,日军的反游击队部队与德军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有很大不同,日军地所谓反游击队部队就是没有装备重武器的轻步兵部队,部队建设成本低、组建迅速。很多时候这类低成本部队被称做治安部队。
治安部队由于火力贫弱(相对于德军啦,比我们中国的游击队十之bā • jiǔ还是占有优势的,至少还是制式装备,我们是大刀长矛火铳什么都有。),并不能dú • lì在正面战场作战,所以也只能在后方从事清乡、扫荡、征粮、保护后方运输线、保障野战部队的物资供应线与调动顺畅、打击防区内的游击队,维护防区治安。
说穿了,日本人那就是觉得打游击队动用野战部队太浪费(小日本小家子气。和德国相比整一个穷鬼!)。
而德军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一般是从精锐的山地步兵师以及伞兵部队精选一部分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并精通当地语言地军官与士兵,再经过严格的伞降、泅渡、化妆、煽动、tóu • dú、暗杀、发报等等训练后组成,说白了就是现在的特种部队。
这种专业反游击队部队建设成本极高,数量很少,所以,德军反游击队作战的主力是大量的正规野战部队。
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军的反游击战能力似乎优势明显,起码部队火力就非常强,因为德军是拿有重武器的正规野战部队。不过要是到了具体的战斗中。尤其在山地地区的反游击队作战中,德军地重武器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即使平原地区。由于游击队分散,并且位置并不明确。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搜索,所以德军也不大可能开着坦克、拖着大炮四处乱窜寻找游击队,大部分时候同样也是靠轻步兵围剿游击队。
在对付游击队地战术方面,日德实际都是靠大设据点保护要点,对游击队盘踞区则都是靠发动扫荡作战。扫荡作战也多是多路合击作战,对游击区和根据地的居民,房屋。设施进行全面摧毁打击。都是进行烧光、抢光、杀光地“三光”作战---日德的反游击战战术半斤对八两,根本上没多大的区别。
在苏联卫国战争前中期。德军对游击队进行围剿,部队部署密度相当大,反游击队兵力与游击队兵力对比能达到3:1到10:1,也就是用于对付游击队的兵力比游击队多的多。在不算配合部队(说白了就是伪军。)的情况下,德军在苏联与南斯拉夫进行的大规模反游击队作战,大多数时候地反游击队兵力都超过了游击队兵力地3倍,而且自身伤亡也不小:在南斯拉夫平均每杀2个游击队员就死1个德军,所以必需要杀平民才能拉开伤亡比;在苏联几乎是1比3。
让三倍、甚至十来倍的正规武装围剿,要在这样地情况下生存,苏联游击队的处境同南斯拉夫的同行一样,非常的难!特别像53师这样的游击队,北可袭击白俄罗斯德军运输生命线(两条铁路大动脉一条横穿大沼泽北部地区,一条就在沼泽区边缘,德国人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南可威胁乌克兰西北部,西能威胁波兰东南部丘陵地区----这样一支规模武装,可以说是德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的每一次胜利几乎都离不开苏联游击力量的支援。在近4年的时间里,苏联游击队没有给德国法西斯任何喘息机会,它们的积极活动相当于在德军后方开辟了“第二战场”,尤其是活跃在白俄罗斯的苏联游击队,甚至在优势敌人的围剿中建立了一个“游击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游击共和国”成立的地点就是现在53师所在的普里皮亚季沼泽深处(1942年9月9日。在普里皮亚季沼泽,来自白俄罗斯全境数十支抵抗力量地代表召开会议,决定共同组建“游击共和国”,并选出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彼得-扎哈罗维奇加里宁(原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二书记,卫国战争开始后曾担任第21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不是我们熟知的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加里宁爷爷”。)担任游击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这个“游击共和国”位于被德军占领的白俄罗斯领土上,没有首都和固定的国家机关,也没有固定的国界。莫斯科都承认了白俄罗斯“游击共和国”的合法性。并协助其在苏联红军各方面军中设立代表处,保持游击队与正规军之间的联系。
游击队一般实施破坏敌人通信和交通设施地行动,将德军在白俄罗斯境内的铁路运输能力降低了近40%!大大延缓了德国法西斯的推进速度,打乱了敌人囤积物资和集结部队的计划。现在,德军的明斯克会战就被大沼泽的红军游击队拖了后腿,几乎每天都有火车和铁轨被炸。
条件是艰苦的,游击队战士们在战斗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了勇敢、友谊和关爱的精神。白俄罗斯游击队员涅霍季亚耶夫曾经这样回忆道:“每天晚饭前,我们都要沿着灌木丛巡逻。注意那些窝棚和窑洞里是否有犹太人躲在那里。这里地儿童、老人和他们的许多亲人都被希特勒的刽子手杀害了,剩下的也都好像活骷髅一样,破布条几乎不能遮住自己的身体。他们看到我们都非常高兴,从某块草皮下拿出他们仅有的一块面包给我们。看到这一切让人非常心痛……我们将东西给他们,但他们不想要。我脱下衬衫给一位老人,他说什么也不要,却说我们还行,让我们一起去打法西斯分子,夺回属于我们的那些东西吧。我的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