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2/4)
这种老房子,建的时候不可能预留出洗碗机的位置,都得要重新改造。
杨致远说:“那就改呗,让你妈找人来做。”
典型的中国男人,除了上班,家里事什么也不干,甚至都没意识到这是项大工程。
周悦倒也没所谓,“改就改,就是施工期间去哪儿做饭?”
“先用电磁炉好了,就在后院的走廊那儿将就几天。”杨沐桐建议道。
周悦哦了声,“那行,我找人来看,你别管了,好好上你的班,写你的论文,这才是正事。”
秀姨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一家三口,不是,这、这就说定了?
周悦都同意了,秀姨也没什么反对的余地,杨沐桐转身回厨房提了垃圾袋出来,说了句回去,就走了。
秀姨忙出来送她,又说了几句让她多回来吃饭的话,看她走远了才转身回屋。
杨沐桐将垃圾扔进巷口不远处的垃圾箱,上了车,开车前习惯性地看一下手机,发现微信又多一个联系人,愣了一下。
今天怎么这么多人加她,她的个人信息又泄露啦?
疑惑地点开一看,发现居然还是之前加她的那个陌生人,不过验证信息换了:“刺桐花开过多少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当初年幼的我们,也曾经拉着手,从街口跑向凤凰巷的那头。”
杨沐桐:“???”这啥意思啊?
她的注意力被前两句吸引了,觉得在哪儿看到过,反而忽略了以后一句里“凤凰巷”这个信息点。
有事不明问百度,杨沐桐一搜,哦,是出自余光中先生的《洛阳桥》,粗略读过一遍,没去看创作背景,只知道大概是与乡愁有关,她心里的疑惑顿时换了个方向。
回复信息问他:“老先生曾经住在凤凰巷,现在想念家乡吗?”
要是的话,可以回来看看的呀,哦不对,现在疫情有点反复无常,还是要注意的。
她觉得自己想得很对,毕竟你用人家叙述乡愁的诗句,难道不就是跟诗人有一样的感触吗?
但陈叶看到,又气个半死,什么叫老先生?
这句话里哪个字给了她这种错觉???
都说事不过三,第二遍他就确认了,杨沐桐是真的完完全全不记得以前他给她写过什么了,什么一定会把他的信都珍藏起来的鬼话,他是不敢信了。
那些信,应该早在不知什么时候就已经被卖废纸了吧?就像他小学中学的旧课本一样。
他也懒得再试图唤醒杨沐桐的记忆,第三次申请添加好友时,直接就发:“我是那个和你大年三十躲在年桔盆旁边偷偷亲嘴儿的人啊!”
杨沐桐回了刚才的信息之后就没再看手机,专心地开车,一直回到玉景花园,小区设计的时候就不是人车分流,车位都在地面,她将车停在距离自家单元楼最近的车位上,然后就准备下车。
刚把安全带解开,就听到手机响,赶紧接起来,是科室护士打来的,问她某个患者的肝功能明天还要不要抽。
“抽吧,她剖之前转氨酶有点高,明天给她复查一个。”
挂了电话,她又看见微信图标的右上角多了个数字,杨沐桐是那种很不愿意看到手机图标右上角有红圈圈的人,就算不看也要点掉。
于是她又点开了微信,发现竟然还是联系人那里有个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