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廷红人袁崇焕(2/3)
今天在这里自然不必再多说什么。
和袁崇焕会心一笑之后,就站到旁边去了。
随后,长须飘飘,面相庄严的首辅韩爌,一拂袍袖,施施然上前。
他见到袁崇焕,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呵呵笑道:
“自如独守孤城,力挫建奴,真是国之干城,中流砥柱,天下皆知,谁不钦佩?
“老夫原本以为建功立业者,必是相貌雄杰之伟丈夫。故此神庙乙未科所取诸子中,对自如留意不多。然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诚不我欺也。”
自如是袁崇焕的号,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乙未科进士。那一年正是时为礼部右侍郎的韩爌担任会试考官。因此从名分上说韩爌是袁崇焕的座师。
只不过韩爌在天启四年担任首辅,同年就因阉党排挤辞职下野。去年十二月回京。再加上袁崇焕在乙未科里三甲进士中名次不高,相貌又鄙陋,之前并没有引起韩爌多少注意。所以对天启六年才大出风头的袁崇焕,确实没多少机会叙一下师生之情。
“老师过奖,学生愧不敢当!”袁崇焕连忙谦虚道。
虽然嘴上客套了一句。但对于韩爌的话,袁崇焕心里却有些疙瘩,盘算韩爌的话究竟是真心赞扬自己呢,还是讥刺自己外形。但随即想到,不管怎么样,现在这个座师不重视自己也不行了。心中又舒坦开来。
次辅刘鸿训却已走了过来,连连点头,捋起袖子,眉飞色舞道:
“天启六年,袁老弟以红衣大炮守城,一炮糜烂数十里,啧啧……”
明代文官常有喜欢在朝堂之上称兄道弟的。有人积习难改,甚至在皇帝面前也脱口而出,自称小弟,虽然是口误,也可见平时习气。
所以刘鸿训称呼袁崇焕为袁老弟,旁边众官也只微微一笑,不以为怪。
“奴兵那个血肉横飞啊……”
“听说那老酋都被炮弹命中,受了重创,数月之后毙命。此真乃不世之奇功也。”
刘鸿训说得两眼放光,唾沫横飞,手臂挥舞:
“当时建奴鬼哭狼嚎,尸体堆积城下,几乎把宁远城墙脚都埋了三尺多。”
似乎当时他就在宁远城现场亲眼目睹一般。
袁崇焕听了,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他自然知道这不过是文人胡吹。
什么一炮糜烂数十里,什么老奴被炮弹命中,纯属胡扯。
真相不过是建虏只攻了两天,就听说觉华岛的丰厚储备,转而解围去打觉华岛了。
最后觉华岛军民被屠三万多,无数军火粮食船只彻底损失。
算起账来,这是明军一次大惨败。
袁崇焕的好基友茅元仪还给人写信,痛心疾首哭诉了一番。
说是:
“不唯元仪三年心血付之一炬,而国家物力,关内、宁前二道所拮据而办,贮之水中央以为老家者无不尽之矣!”
别人不知道,袁崇焕自己怎么会不知道?
不过这尴尬也就一闪而逝。
毕竟这种吹嘘对他而言,有益无害。
在朝中反而可以赢得更多支持者。
文官里不少军事白痴。吹得越神,他们越是和打鸡血一样兴奋,支持自己。
于是他立刻在脸上挤出欣慰的笑容,这表情大有遇到知己之感,拱手上下晃动:
“想不到刘阁老对宁远大捷如此熟悉。
“身在后方,竟如亲临前线,描摹得如此真切,下官仿佛又站在宁远城头,回到那热血沸腾,炮火横飞之时。
“刘大人萦心国事,深谙军事,让袁某也感佩不已。”
刘鸿训大笑:“袁老弟说的哪里话,你胆识过人,力守孤城,才是真有本事。”
“不瞒刘大人,能有此大捷,也确实是袁某力排众议,一力担当的结果。”袁崇焕顺水推舟地自我夸奖起来,脸上露出毅然的表情:
“当时袁某可是顶住了朝廷内很大压力,才能坚守这宁远城。若非如此关外三百里已尽属建虏所有。”
刘鸿训手臂一挥,大嚷道:“可恨当时阉党横行,埋没了老弟的盖世之功,反而把功劳算在魏阉的头上。”
袁崇焕也惆怅地叹了一口气,似乎表示若非魏逆作梗,他在天启年间就说不定就能收复辽东了。
钱龙锡在一旁安慰道:
“如今圣天子在位,委袁督师以重任。督师从此以后必能大展手脚,扫清奴氛。”
袁崇焕点头含笑,意思是不在话下。
面孔瘦长的兵部左侍郎吕纯如,见几位内阁大员围着袁崇焕,你一句我一句,说的不亦乐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