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送雨村,夜梦惊魂(2/2)
留在原地的贾瑛向远处的贾蓉做了个手势,贾蓉收到信儿后,匆匆往台上而去,不一会儿,台上的戏风尽换,唱起《精忠旗》中的一折“钦召御敌”来。
黄钟引。西锦地。
“为国愁添霜髩,何时净扫妖氛。”
“良人心事难安顿,见他镇日含颦。”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我起身行伍,屡立战功......”
伴着婉转的戏腔,北征大军渐渐消失在了原野尽头。
出发时已是日头偏西,大军行不了太远,在离着保定府不远的两府边界地,安营扎寨。
雨村巡视过营地后,回到帐中,想起白日临别时,贾瑛写给他的送别之语,当下便命家仆取来,拆开信封,借着帐中昏黄的灯火,逐字读到:
“麾盖澄黄,旌旗满空扬;甲胃寒光,激起尘沙飞荡。
为慕功名苦寒窗,鬓霜时还将他人傍。叹人生总是无常,祈上苍,来世不若做膏粱。
昨夜圜土笼中卧夏台,今朝玉阙殿里拜君王。
诉忠良,尽凄凉,戏幕唱罢几多场。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学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雨村看罢,瞬间便将信纸反手重重拍在桉几上,脸上还带着一丝怒意。
这哪里是临别赠言,字字句句,分明就没盼他个好。
“这个贾瑛,也真不识趣,到底是年少成名,太过张狂了些。”
心中虽有怨气,可如今两人相隔甚远,有气也没地撒。大好心情被搅一空的贾雨村,也没了心思做些别的打发时间,便转身回了榻上,和衣睡去。
“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满江红班师诏历历前尘。”
“捣贼巢原当在寒冬岁尽,却不料除夕夜冷狱森森!”
“......”
昏昏欲沉的贾雨村只听帐外忽然锣鼓喧天,还有依依呀呀唱戏声,腔调悲戚壮烈,听在耳中,让人胸口一阵烦闷。
当下便转身下榻,走出大帐,打算将其喝止。
岂不料,走出大帐的贾雨村赫然发现,帐外并非大军宿营之地,倒有些像是闹市口。
再看远处,迷雾散去,露出一处高台,高台上正有一人,身形魁梧挺拔,着一件素白囚衫,披头散发,颈间戴枷,手脚具备铁镣索铐,方才的戏词正是出自他口中。
听着声音有些熟悉,贾雨村想要看清是谁,只是雾太浓,天色太暗,正打算靠近前去时,只听迷雾深处,一道宛若黄钟大吕的声音传出:
“时辰到,斩!”
紧接着,之间雾中飞出一面签令。
一面寒光照亮了高台,应是刽子手的屠刀上折射而出的清冷之光,只是却看不清被迷雾笼罩的刽子手。
“等等,那是......”
随着寒光自半空高高落下,卡察一声!
骨碌碌。
一刻硕大的头颅滚到了雨村脚下,再定睛看去,不是王子腾又是何人!
“不可!”
一道惊呼声,自大帐中响起。
贾雨村喘着粗气替身坐起,双手还欲朝地上抱起那颗头颅,只是四下找去却不见踪影。
“老爷,可是做噩梦了?”
家仆举着一盏烛灯从帐外走了进来,将雨村的心神拉了回来。
“原来是一场梦。”
当下百年又对家仆说道:“无碍,你出去吧。”
“将烛灯留下。”
空无一人的大帐中,脑海中不由想起今日与贾瑛分别时的谈话,又想到对方专程点的那一折《满江红》,如今看来,总不像是随手而为,有点刻意的意思。
贾雨村可不认为贾瑛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就是为了能在睡梦中将他吓醒,或许是另有所指。
只是任他翻来覆去,怎么想不通为何。
便又将贾瑛交给他的另一封信取来,信口是用漆蜡封起来的,烛灯前,贾雨村几番犹豫,还是没有将信拆开。
“看来,要尽快赶到西军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