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故人入京(4/4)
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平凡。
这些年,他在江夏,也没少听到贾瑛的消息,对方所行之事,让他都深感钦佩。
贾瑛点了点头道:“柳兄可知朝廷为何要重新疏通河道?”
柳云龙摇了摇头。
“这中间有两档子事,其一便是朝廷在江南重开海贸,到时,运河上就要繁忙起来了。其二,便是自南边向北调粮。”
“重开海贸,我倒是有所耳闻,听说是你极力主张的。可这调粮......虽说每年都要从南方调粮北上的,可以运河目前的运力来说,也足以支撑北方粮市的需要了,为何还要重修?难不成是哪里又遭了灾,急需大批的粮食?”
贾瑛摇了摇头:“具体原由,我不能向你说太多,再等一段时间,或许就有结果了,快则一年半载,慢则三五年时间,必回见分晓的。而且,辽东新定,到如今还在往哪里迁徙人口,二三年内,那里的粮食尚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不管如何,这都是好事,恭喜柳兄高升。”
虽然具体的差职还没有下来,但从七品的江夏县令升为京官,哪怕就是平调,那也算是升迁了。
“承老师与贾兄恩泽了,当年你我还有子辰兄三人,一同中第,如今就缺子辰兄了,秋天的时候,我还与他通过书信,他在嘉陵推行改土归流,只是不知三年期满后,他会调往何处。”柳云龙唏嘘说道。
提起张子辰,贾瑛说道:“关于子辰兄,我倒是收到了些消息,他在嘉陵推行改土归流,似乎得到了傅阁老的青睐,据说,傅阁老有意让他到四川布政司做经历官,虽比不得你,但也算是升了一阶。”
布政使司的经历官,是从六品。他们这批士子,本来就是为新政而开的恩科,如今三年一任的期限已过,哪些是干才哪些是庸才,朝廷这边,都是有腹稿的,傅东来推行新政,自然优先从这些人中选拔。
柳云龙闻言点了点头,为好友感到高兴。这时,却看到大街上热闹的一幕,心感好奇,向贾瑛问道:“贾兄,这是怎么回事?”
贾瑛当下将今岁入冬,北方几省遭了雪灾的事情说了一遍。
柳云龙听罢,不由感慨道:“若说自嘉德五年开始,大乾的政风逐渐由浊变清,颇有盛世大治之象,可流离失所的百姓,却从未断绝过。”
贾瑛沉默不言,兴亡皆是百姓苦,古今如此,不会因为一朝一代而有太大的改观。
“如此多的灾民,粮食又不够,贾兄准备如何安置?”
贾瑛说道:“这正是我要与你说的,等你到工部入职之后,这些人就都交给你了,上万人,或许会更多,都是上好的劳力,只要给他们饭吃,提供能让他们熬过冬日的居所,疏通河道的劳力,就不用发愁了。”
“以工代赈?倒是不错的办法。”
贾瑛无奈道:“主要是户部那边近来与我不大对付,说是让赈灾,却不给粮秣,我也只能打户部拨给工部重修河道用的粮草的主意了。”
“可我即便上任,工部的粮草,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全部调拨到位,你刚才不是说,兵马司的粮秣,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吗?”柳云龙心忧道。
“这个你倒是可以放心,你久不在朝中不清楚,此次南粮北调之事,是有礼孝郡王负责,此次疏通运河河道之事,便是他向陛下上的奏本,我与他做了一场交易,过几日,南边儿就会运粮来,这粮食是工部兴修水里专用粮,不走户部的账。”贾瑛笑说道。
“贾兄与礼孝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