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携美南下,被人盯上了(大章)(1/4)
贾政只是不好这些俗务,为人有些迂愚,但不代表他对朝局没有一点敏感性,贾家在京中立足这么些年,见也见多了。
“你是说......”
“可咱们家一向不往其中掺和的,如今反倒被殃及池鱼了,这该如何应对才是?”
说是被殃及,倒也不错。
有人想搬倒李恩第,所以就盯上了贾雨村,再接着冯骥才就离京了。
而自己与冯骥才又有不小的恩怨,所以贾家就被牵连进来了。
说白了,核心还是在京城。
金陵贾家或许做下了许多荒唐缺德之事,可就那些个事情,在朝堂诸公眼中根本不算什么,世家大族,有哪个不是如此。
可不就是被无故牵累了吗。
当然,苍蝇不叮无缝蛋的蛋,金陵宗族那边,自己也不干净。
屁股不干净也就罢了,行事还无比高调。
那护官符在金陵地界流传甚广,就连街头巷尾的懵懂小儿都会唱,生怕别人不知道贾家如何的富贵。
宗族内的子弟们在外行事霸道强横,不知收敛,如今被别人咬住,可不就是一身屎嘛,洗都洗不干净。
听贾政话里的意思,内心还是想要回护自家族人的。
贾瑛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觉得正常。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是儒家圣人的原话。
道德还要凌驾于法律之上。
亲亲相隐,才是古人的正常思维逻辑。
贾瑛对金陵本宗谈不上多深的感情,一年之前,那里对他来说仅仅是名义上的祖籍而已,他两世为人,自小又在南疆长大,说实话,对于祖籍在哪儿,并不怎么在意。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即吾乡。”
心安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如今倒是有些不一样了。
“朝局如何,赞且不提。”
“二老爷觉得,当下于咱们家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贾政先是抬头看向了宫城的方向,又看了看贾瑛。
其意自明。
贾瑛注意到了贾政看向自己的眼神,与看向宫城方向的神色别无二致,心中倒是惊讶。
他倒是没想到,自己在贾政心中地位这么高。
不过,他的前途,却并非是眼下的关键。
“祖宗留下来的遗泽就像无源之水,满满当当也就一池子,勋贵之家传到如今,大多都已是叁代、四代,甚至五代人,消耗的已经差不多了。”
“后辈子孙若是有志气,还可以继续往这池子里注水,荫庇家族。而娘娘,就是那个往池子里蓄水的。只要有娘娘在,我贾家就能多一分庇护。但这种庇护不是单方面索取的,更像是一种有价的交换,我们投入多少本钱,就能收获多少回报。”
“所以家族和后妃之间,同样是相互补益的。若是金陵之事闹到圣前,让陛下恶了贾家,那便会牵累娘娘,一但宫中有变,以我家如今的情势,很难再让陛下改观。勋贵失去了圣恩,那结局......”
“岂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事虽小,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贾政面带肃穆问道:“瑛儿想如何处理此事?”
“一个字......”
“苟道求生。”
贾政提醒道:“瑛儿,是四个字。”
贾瑛无语的看了一眼贾政,这个时候,你提醒我这个干嘛,这重要吗?
没看出来,贾政还有点冷幽默。
“昔日汉高祖一朝,淮阴侯被杀,留侯隐于乡野,文终侯那般聪明的,也难逃牢狱之灾,唯有一个左右摇摆的曲逆侯,不仅善终,还溷的风生水起,缘何?”
“就是因为他深得此道。”
韩信如何霸道且不说,萧何也懂得自污之道,可用起来,却没有善使诡计的陈平那般得心应手。自污,也是有技巧的。
“眼下陛下一心想要充盈国库,最忌百官荒淫奢逸,大肆敛财。我家中子弟可以无能,可以德行有失,甚至就算孝道有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唯独不能牵扯到新政吏改的泥潭中去,哪怕只是露个脸都是危险的。”
改稻为桑是为了充盈国库,可你贾家却在金陵大肆兼并土地,高价卖与官府,这不是从皇帝手里抢银子吗?换做谁,自家银子被抢,能高兴?
西红柿
“既然督察院揪着此事不放,那咱们就索性退个干净。退地认输是不可能的,那样只会让那些人得寸进尺,以为咱们家好欺负,到时候,谁都要来踩上一脚。”
“既不认输,又要退让?这......”贾政有些不明白。
“那就把地都献了。”
“我记得在湖州府,有陛下派去的御马太监,咱们不如就把买来的地,送到御马太监那里去,用于改桑,再许些好处,让太监上表说明此事。怎么说咱们家都是外戚,自然是要支持陛下的,别的帮不上忙,讨点银子还是可以的,哪怕自己亏空些,好歹一分心意不是。”
贾政心中琢磨,也只好如此,只是还有顾虑:“可金陵宗族那边,怕是要吃亏了。而且,就怕他们不愿意。”
“二老爷给他们去封信,详以利害,若实在不行,我便亲自去一趟金陵。”
金陵,他是一定要去的。
冯骥才在那边窜上跳下的,贾瑛还真有点不放心。
老鼠屎掉进了米缸里,纯粹是恶心人呢。
“那甄家那边?”
贾瑛冷哼一声道:“哼,他们自家搞出来的事情,反倒把咱们家坑了进去。若是识相的,那就一并献地,若是不知好歹,咱们也没必要为其陪葬。”
“那毕竟是老姻亲了。”贾政还是有点过意不去。
“二老爷,事情到了这一步,咱们家已经算是对得起他们了,又不欠他家什么。”
“何况,老太妃如今还在,甄家最多受些刁难,不会有大问题的。”
贾政点了点头,叔侄二人便将此事定下,贾政先行书信一封,发往金陵。
贾瑛离开梦坡斋之后,便折身向园子里而去。
入园之后,正巧遇到黛玉探春等人。
“这是做什么去?”
“正要去怡红院呢,如今正值花繁锦簇,宝玉新配了胭脂,我们几个正打算去瞧瞧呢。”探春回道。
提起宝玉,贾瑛心里着实有些羡慕,这家伙,天生一副好皮囊,生在美人堆里,偌大的院子,就住他一个男的。
“一并去看看吧。”
众人同行往怡红院去。
才进了小门儿,便听里面嚷了起来,还夹杂着宝玉左右相劝的声音。
黛玉听了几句,在贾瑛耳边低声道:“指定是宝玉的妈妈和袭人叫唤呢,你可莫要生事。”
黛玉知道贾瑛养成了军中的习性,上下严谨,最不喜没规矩的下人,生怕他又要发火,这才如此这般说道。
贾瑛笑了笑道:“宝玉自家房里的事,我不会多嘴的。”
进了屋内,果见李嬷嬷指着躺在榻上的袭人叫骂,宝玉坐在袭人旁边,不时替她分辨着。
黛玉宝钗探春几个见状,也纷纷上前相劝。
李嬷嬷见人来了,更是不依不饶,声音也大了几分,嘴里多是些难听的话。
贾瑛落在最后面进来,听了神色不时微蹙。
几个姑娘察觉到了贾瑛的不喜,前些日子,府里一下子拿了那么些管事,可是将众人吓坏了,生怕他又发作起来,把李嬷嬷也撵了出去。
宝钗上前安抚了李嬷嬷几句,目光又故意向其身后看了几眼,李嬷嬷回头,见是贾瑛阴沉着脸站在那里,心下顿时一虚,急忙闭嘴不言,低下了头。
贾瑛往前迈了一步,黛玉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袖,榻上的袭人也急忙起身。
贾瑛示意黛玉安心,却没有理会李嬷嬷,而是看向宝玉问道:“如何又惹你妈妈生气了?她是长辈,你也不知道让着她点。”
宝玉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回话。
婆子丫鬟们之间的事情本就零碎,也难说对错,无非就是些鸡零狗碎,加上心气不顺,撒泼几句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