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健身强骨(3/4)
增加了法科,就是在理解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的基础上,去解决性的法规相关问题,比如审案、判刑、依法征收赋税等等,这也是担任一方执政必不可少必须履行的责任。
这个当然必不可少,让岳飞惊异的是,王安石之前竟然没有赋税相关的专门科目。
还有整顿太学,施行三舍法,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其实王安石变法最有意义的是废除明经科,就是给出四书五经经典的一句话,然后掩盖一部分,留出一部分,考生要就将掩盖的那部分默写出来。
王安石将整个明经科全都取消,显然他的重点在理解经义和应用上面。
不过,这种改变,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就是必须真有才干才能脱颖而出。
这个变法虽然考验了考生的应用方面的水平,却依然是四书五经的旧框框里,和岳飞的教育方法没有可比性,因为这样选拨出来的人才,越能里大,可能越剧烈地违背天理。
王安石变法涉及到的所有官员选拨和任命,都具有这个致命问题,实际上他的变法越成功,离天理越远。
当然,即使不变法,也和天理背道而驰。
岳飞也注意到,王安石并非不想改变原来的那些三纲五常儒家经典,只是他没有更好的东西去取代。
从他采取措施,提举经义局,修撰儒家经典,编纂《三经新义》,可以看出。
其中提举经义局是他的骨干力量,为他具体落实他想改成什么样子的,可惜没有程颐那样的大家给他主持,必定一事无成‘当然关键的是王安石不是岳飞,先天不足,没有办法。
修撰儒家经典,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目的是不是达到不说,勇气可嘉。
因为他必然受到那些保护儒家经典成千上万的孔孟之徒不要命的攻击,那真的是掘了他们祖坟一样的深仇大恨,估计没有皇上保护,王安石要被他们食肉寝皮了。
而编篡出《三经新义》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果,不管这个成果是什么东西,都代表王安石的标新立异,表示和那些守旧派势不两立,以此为基础,就可以排斥那些守旧派官员。
同时,哪怕是这个东西再正确,那些得势的守旧派官员也不能支持,更不能应用,因为这样作等于背叛了守旧派,打上了变法派的标签,成了王安石一党成员。
具体到《三经新义》,它是王安石变法的理论支持,从经学中编篡和解释合集成的教材。其中王安石撰写了《周官新义》,王雱、吕惠卿撰《毛诗义》和《尚书义》,三者合称就是三经新义。
其中王雱是王安石的长子,王安石对他极为看重,不料在变法关键时刻却不幸因病去世,给了王安石沉重打击,以至于一蹶不振。
三经新义仅有周礼部分为王安石所著,原文已经逸失,仅在《永乐大典》存留部分书卷。
由此可知,这本书即使在当时也没有普及开来,从一个侧面说明,此书不过是王安石用来钳制反对者之口,并非真的要推行周礼,因为当时的共识是周礼只存在于认知层面。
这个现象在周代,等于后世的法律条文准备好了,却没有颁布遵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