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3/4)
温宪也好,胤禟也好,甚至弘晖都可能有被康熙批准再出洋,但是老四不会有这种机会了。
回京之后,如果康熙没有改变心意,老四极有可能被逼上皇位。
如果康熙变了心,那就要准备应对更加复杂的斗争,也没可能被批准出洋。
故而,所谓的下次一定,在老四身上就是一纸空谈。
于情于理的**都摆出来了。
这还不够,还要打一张加深感情牌。
“考察团没能一起回京,势必会引发汗阿玛的怒意。这件事该由我全权承担。负荆请罪的认错书、让人消气的考察趣闻都在里面了,你们帮着转交就行。”
武拂衣将一个木盒取来,里面是胤禛以老四之名写给父皇的信。
“改走陆是我一意孤行,这件事着重对汗阿玛说明了,你们谁也无法阻拦我的决定。一人做事一人当,谁也不许乱担责任。让你们收到的牵连责罚,待日后补偿。”
让老九等人走海路先回京,这做法有些不地道,肯定会承担一波康熙怒气。
这倒不是死道友不死贫道,而是不火上浇油引发康熙更大怒火。
老四不上回程的船,其他人也不能绑他上。
至少还知道让弟弟、妹妹、儿子与侄子走更安全的路回家,而不是把人带偏了一起做不回家的人。
“四哥……”
胤禟有一肚子劝说之词,但话到嘴边发现讲不出口了,因为冷静思考发现四哥的决定很对。
尤其是弘昇,自己也要把他按时带回京城,才能给五哥一个交代。
四哥也是敢作敢当。意思很明确,千错万错他一个人的错,而陆路之行走定了。
时至今日,胤禟心甘情愿站队四哥。除四哥之外,其他兄弟继位对大清对他个人都不是好事。
明知劝不了,也就不劝了。省点力气想一想怎么哄康熙开心,让康熙的怒意越淡就对晚回家的四哥越有利。
想到这里,胤禟陷入自我感动。
瞧瞧他,这番做派真能评选大清第一好弟弟,十四也别想与他争。
考察队最后一次小组会议结束。
武拂衣宣布了分别启程时间,又与每个人再单独谈了话,着重是与弘晖说起两个人。
一个是沙俄的彼得一世。
根据伦敦咖啡馆的小道消息,彼得一世早些年乔装化名游历欧洲,学习各种自然科学知识。
另一个是前明的朱允炆。
朱元璋的太子不幸去世,是改立孙子继位。
分别在即,陆路风险尤为可知。
此时,提及这两个人物不是没事说闲聊。
沙俄在大清之侧,彼得愿意卧薪尝胆地乔装闯荡欧洲,其野心之大岂能不引起重视。
再提朱允炆,更是让弘晖以史为鉴。弘晖没有退路,老四若是不幸死在旅途中,他作为四爷嫡子就要去争皇太孙的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