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直闯官衙(3/4)
这当中出入的猫腻,刘容都不用猜就知道大部份都落入地方官府的官员口袋中。
而哪怕是分给瑯琊王府的一小部份,居然也都拖欠着,并且一拖就是数年。
刘容这粗略的统计一下,发现如果能够收回来,单单是粮食方面,每年就有数十万斤之多。
瑯琊县山多林多,真正的耕地面积其实并不算多。约就是一万亩上下,实际可能不过万。但就是如此,在这古时,亩产较低,约为二三百斤。每亩缴纳10%的粮田租税,这就是二三十斤每亩,算下来,一年两期收成,这就约是五、六十万斤粮食。
如果能收到这些粮食,那么足可以化解了目前开阳城的粮食危机。
但实际上,在这汉时,地主土豪向百姓收取的田租赋税,是超过五成的,一般都是七成。
也就是说,百姓租种地主的田地,辛辛苦苦耕种的粮食,七成都得要上缴,自己只能留下其中的三成。
算一下,种一亩,收获300斤谷,百姓仅只得90斤谷,碾成米,那就是60斤米左右。耕种十亩地才能收获600斤米,一年下来就是1200斤米。这也就刚巧仅够一家四、五口人一年勉勉强强的渡日,根本就没有余粮的。
万一遇上自然灾害,减产失收,那么百姓就得要饿肚子了。
也难怪,黄巾起义的声势可以一下子闹得这么大,实际上,的确是很多百姓没了活路啊。
刘容不知道瑯琊王府向百姓收取几成的田租,这也只是按一成来计,如果按照五成的来计,那这粮食就多了。
这仅仅只是一个瑯琊县,整个瑯琊国又有多么个县?
当然,数是这样来计,但实际肯定不是这么算的。
因为食邑封地,并不包括那些士族世家、地主土豪的田地,那些田地是属于他们私有的田地,官府可以向他们收取田租赋税,但瑯琊王府却不行的,实在也收不到。
另外这么多年来,陆陆续续的分封给了瑯琊王府的各代子弟,这扣七除八后,还属于瑯琊王府的田地也不算太多。
但纵是如此,每一年,在各县应该收到的粮食,肯定也不可能低于10万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