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深海蛟龙(3/4)
不是他不想追上航母特混编队,而是根本追不上,因为377号只是一艘配备了斯特林动机,不过主要依靠柴油机驱动的o39B型常规潜艇。虽然在性能上,377艇不比先进世界上的任何一艘常规潜艇差,但是要让这艘最快度二十节出头,而且只能以这个度航行几个小时的常规潜艇去追赶最快能跑到三十节,还能持续航行好几天的航母特混编队,显然是自讨没趣。再说了,在377艇出港之前,航母特混编队已经从南海的训练海域出,根本不可能及时赶到巴士海峡。等到航母特混编队通过巴士海峡,进入了广袤的西太平洋,那就更加别想找到了。
对此,大副聂平秋认为,上面让他们晚了两天出是在故意刁难他们,也就是偏袒航母特混编队。
莫希谚并不这么看,毕竟他们扮演的是假想敌,而假想敌可能以任何方式起攻击。
做出判断之后,莫希谚就选择了琉球海沟。接下来,377艇依靠斯特林动机,以六节的度“爬行”来到这里。
以潜艇的尺度,这个度确实只能算是爬行。
就位之后,需要的是耐心等待,也只是耐心等待。
当然,对潜艇官兵来说,最不缺的就是耐心。377艇上的液氧还剩下一大半,能够继续潜航两周。就算耗光供斯特林动机运行的液氧,也能靠蓄电池坚持几天,到最后还能上浮到通气管深度为蓄电池充电。
只是,莫希谚等来的不是航母特混编队,而是一道由长波电台来的命令。
半天前,准确的说是昨日深夜,在收到这份电报之后,莫希谚立即跟负责安全的二副打开了保险柜,取出了放在里面的任务书。与航母特混编队的对抗训练取消,377艇在琉球群岛附近隐蔽待命,严密监视附近的几条水道,现扶桑舰队之后立即报告,特别留意驻守西南方向的第四护卫群。
换成其他人,在看到这份任务书的时候,就算没有惊慌失措,也会火急火燎。
只是,莫希谚一点都不急,甚至没让潜艇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当然,不是去观察海面的情况,而是用卫星通信天线跟后方联系。长波电台的效率很低,因此要想获取更多信息就得依靠卫星通信。
莫希谚决定耐心等待,反正得在这里等下去,也不急于一时。
此后,莫希谚还去睡了一觉,似乎什么事都没生一样。
“艇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