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古董(2/4)
周南今天打开的也是一箱玉石类藏品,西方人对玉石的种类分的并不太清楚,在目录上面,让诺德登记的是一箱玉石,软玉十一块,颜色各是什么,硬玉三十五块,颜色各是什么,却并没有各种玉石的名称。
在周南曾经打开的一箱玉石里面,就有鸡血石和和田玉,独山玉被放在一起的先例。
除了翡翠这种玉石,让诺德并不清楚鸡血石和独山玉,哪种的价值更高。他的祖先最多记载一下每一件古董的来历,花了多少钱收藏的。
所以,这些古董哪怕周南自己也并不清楚价值,但是他却能知道质地,有些也能知道年代和来历。最起码不会像让诺德一样一窍不通,让人有一种明珠暗投的感觉。
用小刀刮去了箱子外面的蜡封,周南打开了箱子。这个箱子里面分了三层,每一层都像九宫格一样,有十六个小格子,不过这一箱并没有放满,只有四十六件小饰品。
这些饰品大部分是玉佩和玉坠,只有两根样式古朴的玉簪。其中大部分是独山玉,但是也有几块ru白色的和田玉,看起来品质还非常高。
不过,最让周南兴奋的不是这些玉佩,而是在最下面一层,有三块近乎全红的极品鸡血石和一块田黄冻。
周南率先研究起了这几块鸡血石和田黄冻,只是他的这方面研究很少,并不能准确判断这几块印章的来历。
只是用两块已经刻字的印章上判断,一块原主人是明朝成化年间的项忠。这位大臣在后世名不见经传,周南知道他的一点历史,却是不好的历史。就是在他的建议下,明朝放弃了下西洋,放弃了一个大航海初期的宝贵展机会。
另一块印章来自于康熙年间的浙江巡抚张泰交,对这位大臣,周南也是仅知道其名,却不熟悉他的经历。
不过,知道这两个人,也就知道了这两件鸡血石的来历,周南在本子上登记下了这两块鸡血石。
已经刻字的,周南不会去打主意,毕竟这是有历史意义的文物了。
不过两块没有刻字的,周南准备合适的时候,找金石大家为自己刻两方印章。
其他的古董,大部分周南都分辨不出其出处,只能根据款式估计一个大致的年代。他更主要的任务是记下玉佩的材质,以便以后重新分类。
将每一件古董的材质,颜色,大致年代统计了一番,周南重新用中文登记在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