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杀破唐 > 第383章 很多很多很多年后

第383章 很多很多很多年后(2/3)

目录

“每天都是在苦挨着,说不准哪天就走不动了。”

“高崇文部的一个兵路过兴元府时到酒馆去吃饭,喝了点酒,一时兴奋折了根筷子,让他给斩了。这个人不大好惹啊。”

高崇文在兴元府扬刀立威的故事已经传遍三军,幕后的推手正是李茂,他要借这件事为高崇文树立一个赏罚分明,严厉治军的强者形象。

不如此,这位大字不识一个的高节度使如何协调分属不同阵营的五支军队,实在是一件让人揪心的事。

刘悟点点头,道:“大帅放心,右威远军不会给您丢脸的。”

在刘悟大营饮宴时,刘从谏向李茂敬了杯酒,吧嗒吧嗒嘴,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才离京走了五百里,后方的粮草就常常供给不上了,高大帅善于治军,对官场上的事嘛,终究不甚了了,只知道一味的下令严苛,这根弦绷的太紧,我担心哪一天就绷不住了,悬军于险地,粮草却又供应不上,那可不是斩一两个刺史就能了结的。这件事还得烦劳安抚使多多费心。”

刘悟拍案大喝:“混账,你是什么人,倒敢支使起大帅来了。”

李茂笑道:“无妨,贤侄所言有理,高帅久在军旅,未曾在地方呆过,对地方事务不熟悉,治军用军令,跟地方打交道嘛,得善于和稀泥,贤侄提醒的是,这个我的确得多多关注。”

被李茂一个一个贤侄叫,刘从谏既郁闷又无奈,论年纪他比李茂小不了几岁,可李茂跟刘悟称兄道弟,他自然就是贤侄了。

此番出征因为时间太紧,后方粮草转运不及,朝廷下诏暂由沿途地方筹粮供军,终南山以南地区本是贫瘠之地,却因地理偏僻,有终南山阻隔,避免了安史之乱的破坏,民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安史之乱时关中、河南地区的大批百姓南下避难,有效地开发了这片原本荒蛮之地。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大唐造成的创伤无以复加,战后大唐原来的腹心地带河洛关中,一片焦土,千里无人烟,经济崩溃。

倒是山南的绿水青山为大唐保存了一丝复兴的元气,只是战后几代君主都无振作之心或无振作之才,朝政不修,使得这股元气未能善加利用。

久未用兵之地,一旦战火临门,百姓惊恐不安,一时谣言四起,百姓富户纷纷避入山林,藏匿财物,地方官府征集粮草任务繁重,时间又紧,加之高崇文军令苛严,稍有违误严惩立至,使得不堪忍受的基层胥吏大量逃亡,没人干事,发号施令的再叫唤也是枉然,于是老实人吃亏,于是人人不愿做老实人,于是就形成了恶循环的死结。

刘从谏的话虽然不中听,但却触及了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妨碍整个战局。李茂心急火燎地赶到兴元府。

此刻山南节度使严砺已率军南下讨贼,行前以观察副使张明俊主持军府事务。张明俊进士出身,在地方做过刺史,又曾在吏部任职,文采斐然,自视甚高,对李茂这种既非名门望族,又非进士出身的人很是瞧不上眼,闻李茂要来,托辞巡视地方,避而不见。

李茂吃了个闭门羹,有些尴尬,秦墨、张琦两个大怒,撺掇李茂以擅离职守罪将张明俊革职查办,你做观察副使可以没事外出巡视,做了节度留后就应坐镇理所支应四方,裁断管内军政事务,非遇紧要大事的确不宜轻易外出,李茂手中握有密诏,有便宜行事之权,真要处置张明俊不过举手之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