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百无一用是书生(3/4)
茶水上来了,便听到邻座有人道:“太学那边已经蜂拥而动,要联名公车上书,这一次太学生倒是做了件好事……”
沈傲竖着耳朵听,公车上书?这个词儿倒不陌生,在后世,公车上书有代表的是清末的一个事件,不过沈傲却知道,这是古时学生参议国事的一种方式,早出现在汉代。只是这太学生联名公车上书,不知是什么缘故?
一旁的吴笔已是打开了话匣,神神秘秘地道:“诸位兄台可听说了吗?这一次江南西路的水患闹大了那水患是消息是前两日传到户部的,说是大水淹了无数良田,灾民饿殍遍地,江南西路各府告急,请朝廷立即下拨赈灾银两,修筑河堤,赈济灾民。”
说着,吴笔一副愤恨模样地道:“只可惜朝中有jn佞作祟,那少宰王黼,还有刑部、户部几个尚书,一口咬定了只是x水患,不愿拨出这笔银两。”
沈傲问道:“这又是为什么?难道不拨赈济的银两,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吴笔喝了口茶,道:“这叫上有所好,他们是看清了官家的心思,一旦拨了银两赈灾,那杭州造作局和苏州应奉局的hu石纲只怕要裁撤,现在官家也在犹豫,他们一见官家为难,自然是要投其所好,放任那江南西路的饿殍不顾,一心要讨好官家了。”
吴笔说得隐晦,沈傲却是明白了,从根本上,这大的责任应当是赵佶,江南了水患,而负责hu石纲的杭州造作局和苏州应奉局囤积的银钱只怕不少,若是要赈济,当然是就地教这两个运送hu石纲的机构拿出钱来,如此一来,这hu石纲的事,只怕要耽误了。赵佶的喜好太多,hu石便是其中之一,任何东西一旦沉í,往往不能自拔,因而心里很不是滋味,有点儿不舍。
王黼这些人看准了赵佶的心思,于是一口咬定水患并不严重,是江南西路各府的官员夸报,如此一来,赵佶岂不是有了台阶,顺势将此事搁置到一边去。
只是这般大的事,又是谁捅出来的?沈傲心里清楚,若是没有人在背后造势,太学和国监不可能都在议论此事,竟还要闹出太学生公车上书的事。
吴笔继续道:“这一次太学生集体上书,正合了我们的心意,反倒是我们这些监生落人步尘,好不尴尬。”随即苦笑一声,举杯道:“喝茶,我等还是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