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来自维也纳的野心(3/4)
没有人可以保证奥匈帝国在吞并和消化意大利之后愿意像土财主一般老实的守着家产度日,但如果奥匈帝国分裂并成为德俄、德土之间的缓冲区域,君主们显然会安心许多。
四个国家中,只有奥匈帝国的政权模式最为特殊,这个“凑”起来的国家也显得最不稳定。在这一方面,辰天和阿格列尼、凯末尔心照不宣。
“我也认为现在应该是与意大利人和谈的时候了!”辰天的意见,加上沙皇和土耳其总统的支持,实际上已经对亚平宁战事做了一个总结。虽然心有不甘,卡尔却没有多少发言权,更何况奥匈帝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人民的生活随着战争的持续而日渐艰难,军用物资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依赖德国的援助。
借着这个机会,辰天、阿格列尼、凯末尔以及卡尔在晚宴之前会见了意大利国王派来的特使奥斯塔公爵,实际上在这之前辰天就已经和意大利国王的这位兄弟进行了密谈,双方初步交换了一些概略但很关键的意见。
这次非正式的会议仅仅持续了一个小时,以辰天为主导的同盟国一方提出了大致的停战架构,被联军强大攻势逼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意大利人早已没有讨价还价的勇气和打算,奥斯塔公爵当即代表意大利国王同意以双方军队以科尔诺山一线为界进行停战谈判。德、俄、土三位统治者随即表态接受,卡尔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以沉默来表示心中的不满和抑郁,这是他来到柏林之后第一次感受到政治的压力。相比另外三位统治者,他还相当缺乏国际政治经验。
“实际上,奥匈军队已经没有多少燃油和dàn • yào了!”在赴宴的路上,辰天压低声音用俄语对阿格列尼和凯末尔说道,两人心领神会的互相交换了眼神。实际上在zhèng • biàn结束后,不等正式加冕,辰天变已经开始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向将军们发布命令了。进入意大利的德国第3集团军以及其他部队以dàn • yào物资为由停止了进攻,输往奥匈帝国的物资也因为“铁路原因”而遭到拖延,前线的两百余万奥匈士兵很快出现炮弹和燃料短缺,这个时候停战与否实际上已经由不得奥皇反对了。
刚刚上台就对奥匈帝国表现出强硬姿态,辰天并不担心德奥因此而翻脸,除了俄土的支持之外,前任德皇威廉二世向来傲视各国,德国的盟友与敌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辰天此举无非是要告诉自己的奥匈盟友:换了皇帝,我们德国也还是老大!
晚上7点,盛大的宴会在柏林皇宫举行,参与当天阅兵仪式的君主、王室贵族、使臣均受邀参加,华贵的宴会厅在威廉二世死后再一次成为各国政要举杯的地方。
不管那些几天前出席过威廉二世举办的元旦晚宴的人是否心有余悸,辰天在威廉二世曾经站着的地方举起了手中的酒杯。此时在他身后,真正的刺客、新德皇的卫队长雷尼,穿着一身禁卫军上校军服,用极度冷漠的眼神盯着周围的人群,确保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行刺帝国的新主人。
“各位,感谢大家来到德国,来到柏林参加先皇威廉二世陛下的葬礼以及本人的加冕典礼!”辰天的客套话毫无出彩之处,他的发言比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威廉二世来说相去甚远(威廉二世的口无遮拦是出了名的,德国政治家们经常因此而紧张到心脏病发,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皇帝又发表什么惊人的言论)。此时,各国政要对于他大都还没有一个特别直观的印象,他们所看到的基本上是一个身材不高但很矫健、脸上鲜有笑容但不忧郁的皇帝,这位新德皇在任何场合都不会当众向随行的将军或大臣那里征询意见,也不会因此而偏执于自己的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