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一品江山 > 第三四四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

第三四四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1/4)

目录

其实陈恪的‘译书换黄金’,只是当年阿拉伯君王那套的缩水版。

阿拉伯人是以黄金换书稿,陈恪却是用黄金换成书。书稿和成书的重量,相差何止一倍?

虽然一本书的分量不一定,一个翻译家一年的工作量却是一定的。陈恪尽管还不知道,那些阿拉伯学者的效率如何,但知道后世翻译大家傅雷自述‘初稿每天译千字上下,第二次修改,一天也只能改三千余字,几等重译。’

另一位翻译大家草婴,一年三百六十天,一时不辍,每天的翻译速度也只有一千字。

那时翻译的技术条件,和现在相差不大,傅雷和草婴的水平,绝不差于这些阿拉伯学者。阿拉伯人又是出了名的慢性子,所以一年连翻带修,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万字的产出。

三十万字印成书有多重,汴京书局有准确数字——以目前的纸质和印刷水平,就算加上书皮,平均是两斤重。

因为市面上铜钱暴增,导致物价上涨,或者说铜钱贬值,两斤黄金大概折钱五百贯……这一点,也是陈恪最受争议的地方,人们普遍认为,滇铜入京,导致富户大量抛出贮藏的铜钱。虽然‘钱荒’得解,但物价也随之上扬。陈恪发给阿拉伯人每月十贯的津贴,其实只相当于四年前的七八贯。

只是人们不理解,为何明明物价上涨、钱不值钱。但大家的日子却似乎普遍好过了不少呢?政府的税收也有所增加。也幸亏如此,陈恪才只背了个骂名。没有遭到实质性的攻击。

言归正传,五百贯钱确实不少。但也不算太多……与陈恪这个品级的官员,年收入大致相当。这些顶级的学者,漂洋过海来到大宋,呕心沥血一年,才赚五十万,陈恪甚至觉着。有些对不起他们。

当年的阿拉伯帝国之所以承受不起,是因为百年翻译运动,已经成了一个翻译阶层,好几万学者专门从事翻译工作。就是座金山,也让他们搬空了。

而陈恪这边,不过区区几十人,还不会对他造成太大压力。就算将来阿拉伯学者再增加几十倍,他紧紧腰带,也能顶得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