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皇家科学院(2/3)
农业乃是百业之本,自然不能影响、危及农业根本,随着皇阿玛颁布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摊丁入亩的推行,人口会出现猛烈增长,不仅不用担忧没有足够的劳力从事农业,反而要虑及富足剩余劳动力的生计问题。”
人口猛烈增长?康熙一楞,摊丁入亩会引发这个后果?稍一思忖,他便微微颌首,取消了丁税,添丁便再无负担,百姓又多是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个可能性确实很大,想到这里,他极为赞赏的瞅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虑事周全、眼光长远,满朝上下,确实无人能及,固定丁额,摊丁入亩将引起人口暴增这一点,根本就没人虑及。
沉吟了半晌,康熙才道:“此事牵扯甚大,须得从长计议,你对这批工匠的封赏有何具体建议?”
此事胤祯早有思虑,当即试探着道:“回皇阿玛,若欲鼓励士子专研杂学,吸引杂学有成者投身于火器研究,唯有提高其地位、身份,给予俸禄,这批工匠唯有戴梓是士子出身,其余皆是匠人,儿臣窃以为晋封戴梓骑都尉(正四品),其余人等晋封恩骑尉(正七品)再赏以银钱,让其名利双收,还请皇阿玛圣决。”
康熙闻言不由默然不语,国之名器,例不轻授,老十四竟然想给工匠封爵,实乃千古未有之奇闻。骑都尉、恩骑尉都是武官爵位,海军没意见,八旗官兵岂能没意见?多少进士出身的文臣终其一生也封不了爵位,给几个工匠封爵位,朝野上下不闹翻天才怪,此事断不能行。
他颇为奇怪的瞥了胤祯一眼,工匠的作用是无庸质疑的,但也不至于如老十四说的如此重要,老十四何以一再坚持给工匠封爵?老十四可不是如此不知轻重、不知进退之人,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目的?这小子行事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
想到这里,康熙斯条慢理的呷了口茶,而后才施施然道:“少给朕兜圈子,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朕听听。”
听康熙如此说,胤祯不由微笑道:“皇阿玛洞察幽微,儿臣一点小心思难逃圣鉴。”
这小子果然是另有想法,怕自己不同意,就故意拿封爵来说事,康熙心里不由暗笑,跟朕玩心眼,你小子还嫩了点。
胤祯已是接着说道:“皇阿玛,儿臣想成立一个科学院,专门从事杂学及火器、炼铁、铸造等技术改良、革新的研究,不过,规格必须是最高的,其地位必须要远远高于国子监,如此戴梓等人便可收入科学院,这是地位,待遇方面,可以参考官员或者是爵位的俸禄。名字儿臣都想好了,就叫大清皇家科学院。”
科学院?又是西洋的称呼?康熙听的微微发楞,这法子倒是不错,至少比封爵位强的多,估计也没人反对,至于俸禄待遇,让老十四自己发,想怎么发都随他,只是这大清皇家的名头,皇室在老十四这里沾了不少的光,让他狐假虎威一次也无妨。
想到这里,康熙又觉不对,老十四绕去绕来才说出这个想法,定然是大有深意,或者是有所求才对,微微沉吟,他才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该不是要朕出面创建这个科学院吧?”
“皇阿玛圣明,唯有皇阿玛亲自创办科学院,方显朝廷对科学院的重视,方显朝廷对杂学对工匠的重视,方能配得上大清皇家科学院的名字。”胤祯连忙躬身说道。
闹了半天,是为了给朕下套,康熙瞪了胤祯一眼,不过,由他出面创建也好,如此方能彰显朝廷对戴梓等工匠的重视,这杂学也该大力发展了,西洋派来的传教士,几乎个个都是学识渊博之人,历法、数学、几何什么的都精通,泱泱天朝岂能无杂学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