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一)(2/4)
等年末在同天下将领的商讨中统一意见,陈佑作为一个首相的权力,将达到现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正好新年,改元,以示万象更新。
在韩陶朱的建议下,太常寺特意为进献新本草准备了一个仪式。
三十余卷书册,在五条长案上垒着,看上去十分震撼。
十年,两百余人,周国上下但凡有心促进医学发展完善的医师和藏有医书的士人,都或多或少出过力。
这一次编纂新本草,在陈佑的要求下,不仅仅是增加内容,更多的精力放在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上。
许多流传甚广的“药材”,在经过实证研究之后,发现没有作用,或者有作用,可副作用更大,这类药物被编成“勘误”附在最后。
赵德昭不懂这些,可陈佑明白这么做的意义。
如果不把这些好的坏的都说清楚,一定会有人以“别人没发现这种用法是因为他们没我聪明“为借口去哄骗求医问药之人。
科学技术也好,社会制度也罢,很多实践哪怕失败的,也是有意义的,至少这些实践指出了什么样的道路是错误的,可以避免后来者重蹈覆辙。
那么,为了促进医学的发展,记录并广而告之曾经的错误理论和经验,就十分有必要了。
壬辰,翰林侍读韩保升加银青光禄大夫,晋翰林学士,封临津县男,判光禄少卿,主持编纂《药典》和《医典》。
而他之前所上新本草,被赵德昭命名为《建隆本草》。
或许,数十年后,这一版本草会被人称为“韩氏本草“,所谓青史留名,便是如此了。
而本草编纂组的成员,基本都有封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