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3/3)
永通桥畔,清军大营。
永通桥又叫八里桥,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南北走向,横跨通惠河,为石砌三券拱桥。中间大券如虹,可通舟楫,两旁小券对称,呈错落之势。桥上的每块石头之间嵌铁相连,十分坚固。桥面两侧有三十二副石栏板,板面上的雕刻刀法流畅,粗犷有力。栏板上有望柱三十三对,每个望柱上雕有石狮。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可与著名的卢沟桥石狮媲美。桥东西两端各有一对戗兽,长鬣密麟,昂首挺胸。护坡石上卧伏着四只镇水兽,扭颈倾头,怒视碧波。桥南往东二百米处,立有清雍正御制石道碑一座。大桥两岸,绿柳白杨,芳草萋萋,风景如画。白天,凭栏东望,可见巍巍古城;夜晚,扶栏观水,细波之中,月影婆娑,或如玉盘,或如银钩。若有客航货舟通过,桨碎玉盘,水折银钩,甚为壮观。昔日的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指的就是此地。
四十六、壮志凌云(三)
昔日的京西要道,如今人迹罕见,自从通州被英法两国联军攻下,这官道上是连人影也不见了,别说昔日那些商贾如今常见的就是满营的大头兵,还凶的很,左近走不动,所以坐着等洋人过来挖心生吃的老人这么说道,日常在外头晒太阳,经常就听见军营里头传出来的喊杀声,老人们颤颤巍巍地暗自开心,若是洋鬼子嫌弃自己太老不想吃自个的心的话,吃边上那些大头兵的人心也可以的,他们看上去健壮的很,想必洋人总是喜欢吃新鲜的。
长风凌冽,骏马嘶腾,不远处一队极为矫健的骑士从西边奔向了大营,辕门的士兵连忙开门,为首的骑士进门毫不停顿,箭镞一番飞向中军大帐,到了中军大帐连滚带爬地下了马,来不及中军官的阻拦,连忙奔进了帅帐。
帅帐里头三个人低头正在看着地图,中间是健锐营都统武云迪,他似乎刚刚说了些什么,右手在地图上点着一个地方,左侧拿着个放大镜趴在桌子上细细看地图的是察哈尔蒙八旗都统唐布拉吉,右侧捻着唇上短须微微沉吟的赫然是署理江苏巡抚李鸿章,三个人被突然进来的人惊扰了,武云迪看清进来的人,还没来得及呵斥,来的人连忙开口,“三位大人,恭亲王爷来了!”
三人连忙放下手里的事务,“蒋琦,”武云迪眉毛一挑,“可是恭亲王一个人来的?可有别的人跟着?”
“标下看到恭亲王带了一队骑兵来的,看的不是很准确,似乎还有两个公公。”蒋琦半跪在地上拱手回话,他被武云迪派了出去巡查左近,“三位大人还是请速速迎接吧!”
“知道了你且退下,”武云迪点头,忧虑地对着其余两人问道,“恭亲王爷来的意思是?”
李鸿章等着蒋琦退出帅帐之后,才缓慢说道,“怕是来督战的,毕竟皇上的旨意是说让恭亲王总理抚局事宜。”
“管他来干嘛的,”唐布拉吉毫不在乎,挥了挥手里的放大镜,“嗨,有旨意咱们就听着,没旨意就当是一尊菩萨供着就好了嘛,恭亲王来了,钦差大臣么,咱们的士气看来也是能涨不少!”
“唐叔叔说的极是,那咱们就出去迎接吧,”武云迪抚了抚身上的官服,朝着李鸿章拱手一请,三个人出了帅帐,早有亲兵给三人带来了坐骑,三人翻身上马,出了营帐,在蒋琦的带领下,朝着西边奔去。
众人往西策马奔去,过了半盏茶的时候,前头出现了隐隐约约的一行人,唐布拉吉眼尖,喊道:“来了来了,”三人纷纷下马,站在官道边上,垂手而立。
人影晃晃,不多时一群骑士拿着旌旗飞奔而来,激起了漫天黄土,宛若一道黄龙滚滚而来,为首的瞧见了官道边的一群人,放慢了速度,不多会到了武云迪等三人跟前,武云迪李鸿章等人甩了马蹄袖子,连忙行大礼,“奴才(微臣)恭请圣安!”
“圣躬安!”恭亲王是钦差大臣,按照规矩王公以下大臣看到钦差大臣的旗帜都要行跪礼,恭亲王高声说道,在人群簇拥之中朝着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