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3(3/4)
“皇上,臣妾以为宣战不是要真和洋人动刀动枪,”杏贞说了自己的意思,“宣战只是表明咱们大清的一个态度,要强硬到底,天朝仁义之极,就算是不通教化的洋人,咱们也应该是先礼后兵,”杏贞说话圆了皇帝的面子,总不能说皇帝怕吃败仗才迟迟不肯宣战吧。
PS:甲和乙素不相识,甲问乙姓什么,乙答道:“孙。”
乙问甲姓什么,甲说:“不敢。”
乙说:“问君姓,君为啥如此谦虚?”
甲还是说:“不敢。”
乙再三询问,甲便说:“祖。”
乙恍然大悟:原来他是用姓来讨便宜,便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你祖我孙,我孙你祖
罢了。”
三十三、天津条约(九)
皇后到了勤政殿的时候,军机大臣们已经全都散了,五月的春夜已经不会凉,斜月朦胧地罩在勤政殿高耸的飞檐上,地上出现了古怪而沉重的阴影,殿前的御前侍卫挎着腰刀肃然挺立,杏贞看不到殿内的烛光,杨庆喜沉重地出来打千行礼,“皇后娘娘,”杨庆喜的声音隐隐带着哭腔,“快去瞧瞧万岁爷吧。”
“皇上在哪里?”杏贞平静地开口,边上素来最为跳脱的帆儿也不说话,只是拿着点亮的宫灯。
“在东暖阁里头,什么人都赶出来了。”杨庆喜委委屈屈地说道,脸上的红印子在月光之下清晰可见,“万岁爷刚才还发作了奴才一顿。”
“你快去用冰敷一下,别叫人瞧见了,这里有本宫,叫如意和双喜伺候着,”杏贞抬头瞧了瞧天上的月亮,不远处几朵漆黑的乌云慢慢地弥漫过来,吞没了月光,“帆儿,我们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