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同公司(4/4)
以工资标准来留人,从来都是私企的独家秘笈,国企要学是学不会的,成本会高到他们难以承受。
当然,国企最终是能采掘出一些独家秘笈的,比如说难能可贵的京城户口,要求很低的委培名额,自家干净帅气又美味便宜的食堂,水平高超有钱都搞不定的公立幼儿园,以及随物价指数上升的退休工资和廉价的福利分房……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应永远都是不协调的。在**来临以前,总是需要一种东西来调节社会与人的关系。对现代人类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万恶的金钱或者万恶的权力。
相比权力调节资源的丑恶,金钱简直堪称万佛升天。
当然,还有更理想主义的社会调节利器,道德品质。
可惜中国用5000年的历史证明,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谢薇薇等人以计委的眼光,着眼全局,竟然没有发现比大华更好的解决办法,一时间,谢薇薇突然有些恐惧。看到大华,未知的未来在她眼中变的更加未知了。
“那国企怎么办?”何涛问出了另外两人想问的问题:“咱们进口的设备越来越多了,国企要是留不住人,企业的成本就要上升,成本上升了,市场竞争力下降更加留不住人……”,””
王绍和谢薇薇的眼中都充满了忧虑。身为国家计委的年轻成员,他们确实有忧国忧民的资格,或者说是习惯。
杨明也是从国企出来的,想了想,最终摇头道:“国企没办法的,也许,苏董有什么办法吧。”
说到此处,他的语气好像真的相信苏城能解决这个问题似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