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计委报告会(3/4)
大部分的计委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金融理解能力,倒不用苏城解释太多,他面向领导们,继续说道:“苏联的问题并不是缺钱,而是卢布失去了信誉,人们也失去了使用它的信心。所以,我们只要有真实的东西买给苏联,他们是不在乎贷款给我们的问题的。因为他们出的是卢布,我们还的也是卢布。这只是一个空对空的数字游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产品价格可以高一点,从苏联的贷款利息可以低一点,贷款给苏联商人的利息可以高一点。”
苏城提出的观点其实早就有人用了。现代俄罗斯的财团,基本都是在10年左右的金融动荡中崛起的,他们通过就是以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对于正在抢购苏联资产的人们来说,贷款利息是多少根本不重要,只要能贷到款买到工厂,那就再好不过了。但苏联的国有银行又不敢轻易贷款,于是经过私人银行的中介渠道,来完成整个金融体系的给付。
到1991年,苏联国有银行的利率已经上升到100%了,但商业银行的利率更夸张,到了200%,更过分的是,商业银行的钱是从苏联国有银行贷出来的。
也就是说不管卢布怎么跌,商业银行最少要赚100%的利润。100万卢布就赚100万卢布,100亿卢布就赚100亿卢布。
最终,通货膨胀只能决定赚多赚少的问题,无论它的价值有多大的变化,多出来的100%是跑不掉的。
可以说,商业银行是用风险在换钱而国有银行为了维持国内金融系统,又不得不降低风险……
比起到苏联大采购,苏城更乐意用金融手段揽钱。这种方式不显山露水,但利润绝对超过100个实业公司。
下面又有人问:“现在的苏联经济不好,如果贷款无法归还呢?”
“我们使用抵押贷款的方式,以现价做抵押。对方如果无法归还贷款我们就没收抵押物。”苏城说的很自然。
谢薇薇听的目瞪口呆,道:“这也太狠了,以现价做抵押,岂不是降低了抵押物几十倍的价格?”
苏联的房屋、土地、工厂都大大的降低了价格,有些用一文不值来说都可以。抵押当然要用贷款时的价格做抵押,这个价格也许只有巅峰时期价格的百分之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