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2(2/2)
龙小乐说:“你当我愿意这么花钱啊?老子在英国那会儿,兜里就没超过一百英镑的时候,谁心痛谁知道。”
张怕说:“少扯,当我不知道老外用信用卡,不带现钱?”
龙小乐说:“你得相信我,其实我也不想这么花钱。”
“为什么我感觉到你浓浓的炫耀之意?”张怕问道。
龙小乐说:“顺便地,顺便炫耀一下,我花这么多钱拾掇出这个家,就是给人炫耀的,你也是人不是?”
张怕笑笑:“你把这些钱投到新电影里好不好?”
龙小乐说:“新电影肯定不缺钱,现在该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新电影票房过亿,票房过亿就意味着能盈利一两千万、乃至更多。”
张怕说:“想,慢慢想。”跟着摇摇头:“难怪香港hēi • shè • huì那么喜欢拍电影,赚钱也太容易了。”
他还想说话,于跃打来电话:“中午烤鸭别忘了,别开车。”
张怕应声好,跟着问话:“你家抹布多钱一块?”
“抹布?不知道,几块钱吧?”于跃说:“有湿巾有纸巾的,谁还用抹布?”
张怕说:“你一定是一个很穷的有钱人。”
于跃笑道:“穷有钱人?还有富穷人么?”
张怕说:“有,我就是。”跟着说道:“我欠外债一千五百万,但是有栋楼,这是典型的富穷人。”
于跃想了下:“不说这个,中午早点走,最好坐地铁,找不到地方给我打电话。”
张怕问:“我带个朋友去可以么?”
“只要喝酒就可以,我也带俩喝酒的。”于跃说道。
张怕说声好,俩人确定好细节,结束通话。
张怕跟龙小乐说:“中午跟我蹭饭去。”
“好的。”龙小乐说:“正想看看你认识的京城有钱人。”
"
"
正文591说明没有白写
时间一晃将近中午,三个人打车去饭店,见面自然先是介绍,然后开吃。
一只鸭子两百块,于跃点了两只,再有几道鸭珍鸭宝啥的,还有鸭架汤,配上几道小菜,好吃又丰盛。
“在这里吃一只鸭子,在外面能买一群。”张怕卷着薄饼吃鸭肉:“要是再刷上老干妈,味道一定更绝。”
于跃说:“你怎么不说夹两个朝天椒?”
“也行。”张怕回道。
“行你个脑袋,就糟蹋东西吧。”于跃看着眼前的珠串问:“这玩意真的假的?”
“别问我,我觉得是真的。”张怕回道。
于跃说:“你知道么,你这串珠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太好了,好到不敢相信。”把盒子往边上推:“你看眼。”
边上是个三十来岁的穿唐装的青年,拉过盒子低头看,看上好一会儿说话:“应该是好东西。”
“应该?”于跃问道。
那青年说:“先不说这串珠子是什么年代的,即便是现在刚做出来的,单凭珠子本身就已经十分值钱。”
于跃问:“大概值多少钱?”
“不好说。”青年说:“你得问专家,而不是问一个老师。”
于跃想了下问张怕:“你需要多少钱?”
“起码五百万。”张怕回道。
“五百万。”于跃沉默下说:“给老丈人送礼用不到太值钱的,再一个,这是女人戴的玩意,老丈人未必喜欢。”
张怕说这是古董。
于跃笑道:“反正我是看不出来,吃鸭子。”
一顿饭吃上两个小时,于跃带俩朋友过来,加上张怕、龙小乐,经过俩小时鏖战,五个人全部喝多,最清醒的是刘小美。
好在不是太醉,正是醉到兴处,醉到大家都是朋友那种境界,很开心的告辞道别、各回各家。并约好下次喝酒的时间。
临走时,于跃说这串珠子要不了,但可以帮你问几个人,不要着急。
张怕心说能不急么?
酒醉后回家,估计是天气炎热的缘故,等回到别墅,张怕居然酒醒了,拿出笔记本开始干活。借着酒意胡写瞎写,竟是如有神助般的速度,两个多小时完成更新任务。
然后很愉快的睡觉。只是等酒醒以后,重新检查文章,有错字不说,有的情节都错了,赶忙改正……
酒醒在半夜时分,改好文章,没有睡意,坐到二楼凉台上发呆。
坐上一会儿,开始胡思乱想,想起中午酒桌上认识的两个人。
于跃的朋友很有个性,那个帮忙看珠串的青年叫于文,三十多岁,博士生,是一所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这名字这职业,简直完美极了。
于文有点意思,脸上有俩酒窝,显得特和善。更有意思的是,他爸是全国几百强企业的老总,家里巨有钱,可刘乐不回家住,好象一个叛逆青年一样。
当然不是,于文简直是乖宝宝中的乖宝宝,无不良嗜好,或者应该这么说,除去看书以外,基本就没有别的爱好。也不喜欢女人,或者说没遇到让他动心的女人,就一直单着。
另一个人更有意思,叫海元,是京城动物园的猴子饲养员。家里也是巨有钱,光跑车就有八辆,其中六辆同款不同色,周一到周五上班开不同颜色的车,放假开另一种颜色的跑车。
在饭桌上听于跃介绍这样两个人物,张怕一直没反应过来,按照现在的电视剧来说,这哥俩才是主角好不好?或者说于跃才是主角好不好?
这俩人的共同点是酒量一般、但是敢喝。龙小乐和于跃也差不多是这样。
于跃这两个朋友给张怕的感觉是不俗,这是两个非常难做到的字,一个人活一辈子,能做到这两个字,便也算是种成功。
看一个男人如何,要看他经常和谁在一起,看他的朋友如何。有这样两个朋友打底,于跃的档次直接被提升起来。
至于张怕,身边的龙小乐年纪轻轻却是见惯风雨的样子;再有个更见多识广的超级美女做伴,让张怕的名头不用显都那么耀眼。
张怕想起这哥俩,是因为酒桌上俩人说的话,这哥俩家里都养着马。于文家有个私人马场,比较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