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他还会有第二部电影吗?(3/4)
王扬坐在书桌前面,看着电脑屏幕里一片空白的文档,皱着眉头在思索,他下一部电影要拍什么?
歌舞片在70年代进入萎缩期后,来到90年代,其实并不是没有佳作,像迪斯尼在1995年推出的《风中奇缘》,就叫好又卖座,但它是动画片;而真人歌舞片,拿得出手的《贝隆夫人》,仅仅只是能收回成本而已,而且主要的原因是那部电影的女主角是麦当娜。
为什么现在只有《风中奇缘》这种“伪歌舞片”才会大卖?
很大原因是歌舞片发展到了现在,和“黄金时代”相比,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歌舞片也开始注重剧情,而不是弄一个简单的内容,然后全程载歌载舞就行了。在未来,歌舞片能够复兴,正是靠着剧情和歌舞两者融合在一起,让人看故事的同时看歌舞,让歌舞为剧情服务,而不是两者生硬地分离。
未来歌舞片是怎么复兴的?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以黑马姿态惊艳了电影界;接着2001年一部《红磨坊》让妮可-基德曼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002年《芝加哥》名利双收,票房大卖的同时,获奖无数,包括了第75届奥斯卡(2002-2003)最佳影片。如果再说远一点,未来还会有一部《黑天鹅》。
其实这些电影都不是单纯的歌舞片,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剧情,在于电影本身表达出来的话。像《芝加哥》、《黑天鹅》等,它们探讨的是人性的欲望,歌舞只是为此服务而已。
这一类歌舞剧情片的文艺性很大,制作也大,女演员的人选更是至关重要,非影后级的表演水平都没办法搞定。而以他现在的情况,就算他开出2000万片酬,也不会有哪个影后来参演他的电影,她们不缺钱,不缺片约,她们不会去演一部会拿“烂番茄最佳电影奖”的片子。
所以,这类电影不是他现在的选择;那么便是第二类了,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的歌舞片由来已久,1978年的《火爆浪子》、1983年的《闪电舞》都是经典之作,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
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而下一波热潮,正是在2006年,由一部电视电影《歌舞青春》全面引爆,同年《舞出我人生》不期而遇,然后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全面复兴,其后充斥着整个市场,出名的有《摇滚夏令营》、《美少女啦啦队》等等,而没什么名气的片子更是不计其数。
“歌舞青春?”王扬轻声地喃喃了句。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好片,它找准了青春校园歌舞片的命脉,也就是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励志主题;还有符合时代的音乐和歌舞;吸引着学生阶层的俊男美女演员。这些方面都做好了,获得来自学生阶层的巨大反响也就不出奇了。
王扬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如果他拍《歌舞青春》的难度,拍摄的场景集中在高中校园里,是他熟悉的地方,没问题;拍摄过程中没有复杂的镜头,没有特技,没有特效,没有问题;在演员上面,杰西卡、瑞秋、扎卡里都是很适合的人选,再说好莱坞缺影帝影后,就是不缺年轻的、有些演技的俊男美女。
他拍歌舞片唯一的问题,就是编舞和编曲,但是这些工作可以雇请专业的舞蹈指导、编曲家来做,事实上也没有问题。
不过,现在是1998年,如果推出《歌舞青春》,市场会接受吗?王扬托着下巴,皱着眉头思考着这个问题,努力地让自己从理性上分析。
他也是个年轻人,如果现在有一部出色的、引起热潮的校园歌舞片,他会去电影院看。原因很简单,他喜欢跳舞和唱歌,和他一样的人不在少数,看看酒吧的舞池总是挤满了人就知道,歌舞是永不落伍的,无论哪个年代的年轻人,都希望能在唱歌跳舞之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热情!
但只有这个原因还不够,因为他大可以直接去酒吧跳舞,而不是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电影不能只是歌舞,更要满足着观众的一些需求,
就像他,他怀念高中的生活,他喜欢积极向上、敢于追寻自己梦想的主题,所以他会去看《歌舞青春》,这是一个曾经被开除的大学生的想法;而如果是一个高中生,他也会去看,因为在现实的高中生活里,他不会有那么精彩的故事,他渴望自己能置身电影里的世界,渴望自己能像男女主角那样追寻和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能有美好的爱情。
另外,同学们都去看了,他不去看看岂不是很落伍?
这就是为什么《歌舞青春》能火爆,为什么600万制作费的《火爆浪子》能在全球收下接近4亿票房的原因,它们承载着年轻人对自己的期盼,和对美好的追求,他们想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校园类歌舞片在什么时候都是适时的,而现在的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早就快要溢出来了,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也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火爆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