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十六节 去酒家找兔子(2/3)
毕竟,我们不是去打仗,我们是拿着皇上的圣旨去搜捕罪臣的,代表的是朝廷,是官府。杨家人作为朝廷钦犯,只应俯首就擒。一旦有反抗行为,就是抗旨不尊,可以不待审判就地取决。所以他家地家丁。必须有非常的忠心非常的勇气才敢反抗。而这样的人,往往只是家丁的极少数。大部分的,能逃则逃。不能的,只好筛糠一样跪地求饶。
朝廷出动军队搜捕大臣。只是做最坏的打算。以防万一之举。一般情况下,是用不上的。君不见那戏台上。被皇帝降罪地官员,全家人一听到圣旨就慌忙跪下。别说反抗了,连句怨言都不敢有一句,还要说“谢皇上隆恩”呢。
当然,以杨骏的跋扈嚣张,肯定是不可能这么乖的。我们要防,也就是防着杨骏狗急跳墙,负隅顽抗。
而杨济,多半只会伏地哭泣。
对于杨济,我是心存怜悯地,但也没打算放过他。不可能杀一批杨家人又放走一批。
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杨济,我只能对不起他了。虽然我也不愿意这样,但谁叫他是杨家人呢。
思虑已后,便派人去跟跟汝南王联络。
汝南王的反应在我地意料之内非常非常地乐意,简直欢呼雀跃。
这些诸侯王,铲除杨家之心比我更烈。他们是司马家孙,眼看着自家的江山让一个外人作主,皇权名存实亡,早就咬碎了牙齿。对胆敢架空皇上、觊觎司马家江山地异己分,自然是巴不得趁早赶尽杀绝。
即使不为了江山社稷,只为了自己个人利益,他们也希望尽早驱逐杨家,好自己掌握大权。
所以我的人跟汝南王一通气,他立即表示大力。说他家的兵马任由我调遣,想调多少就调多少,想什么时候调就什么时候调。
搞定了打手,这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了。
这期间,赵太妃的父亲赵浚致仕还京。他是个聪明人,一看情势不对,只在京城住了几天就带着赵老太君回了华阴老家。据说杨济偷偷把自己的两个小孙混在赵家人带回去了赵浚进宫跟皇上辞行的时候,皇上赏赐了他千两黄金万两白银,还单独赏赐了赵老太君一大堆东西。我自己也送了老人几样礼物。算是对先皇太后的养母有了交代。
他们走后,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要是到时候赵老太君还在杨府,惊了她老人家可就不好了。
万事具备,似乎只欠东风了这东风是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