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不测之忧(二)(3/3)
想不到我情急之下乱抓来的这个人居然十分了得,只见他提笔就写,显然在来的路上已经打好了腹稿。不出半个时辰,就已经写了洋洋洒洒三大张纸。
他写一张我看一张,真是纵横睥阔,说理透彻,让我边念边拍案叫绝。
虽然我不会写,但看是还是会看的,张华的这份策论,的确写得非常好。
写好了,我赶紧喊来太子,让他照着抄一份。策论可以请人捉刀,但字迹一定要是太子的,不然岂不是一下就穿帮了?
太子提起笔正要抄,站在一旁磨墨的小太监——张总管的义子张泓——笑着说:“华哥这文章写得好是好,就是太文绉绉了,不像是太子殿下写的。”
我心里一动,马上喊“停!”。的确,以太子平日的为人为学,他绝对写不出这样成熟这样严谨的文章来。
我马上问张泓:“那你觉得应该如何写呢?”,问了之后我又叹了一口气说:“就算现在要重写,也来不及了啊。”
张泓说:“不用重写,华哥这文章就很好。只要在行文语气稍微改一改,改得孩子气一点,口语化一点,像太子殿下的风格就行了。”
我大喜道:“你说得太对了,就依你。那就麻烦你赶紧改一改吧。”
张泓拿起笔,在张华的文章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尽量使它通俗化、口语化,让它一看起就像一个天资聪颖但不怎么用功的孩子写的。
改好,赶紧让太子抄了一份,然后让人飞速送去凌云台。送到的时候,更鼓刚刚敲到了亥时。
皇上当众开卷,阅毕,龙颜大悦。命太监将答卷先送给卫瓘过目,据说卫瓘看后“大窘”,然后又把答卷在朝臣中传阅,传阅毕,群臣皆“伏地三呼万岁”。
皇上趁机对众人说:“太子资质如何,相信众卿已有公论,朕也希望通过这次测试,能彻底消除诸位卿家的疑虑。现在,疑虑已消,若还有人敢造谣生事,朕决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