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叫高士新(2/4)
“晚辈叫李愚。”李愚答道。
“李鱼?哪个鱼?”高士新追问道。
“是愚蠢的愚。”李愚道。
“应当是大智若愚的愚吧。”高士新笑道,“这个名字,想必也不是你父母取的,听起来有些道家的味道。”
“正是。”李愚顺着高士新的话回答道。他本是一个孤儿,是韩智从路边捡回去的,李愚这个名字,也是韩智所取。韩智给他取这个名字的时候,的确存着大巧如拙、大智若愚的想法。高士新一下子能够猜出这个名字的真实用意,可见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两个人闲聊了几句,高士新把话头扯回到了手镯上,说道:“你刚才给那摊主看的手镯,能让我观赏一下吗?我刚才在旁边看了一眼,没看太清楚。”
“高老先生请看。”李愚掏出镯子,递给高士新,说道。
高士新接过镯子,从兜里拿出一个放大镜,开始端详起来。他的真实身份是渝海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渝海市文物协会的副主席,见识远非孙山那样的小摊贩可比。孙山能够看出来的,也就是镯子是纯金质地,做工精美,而高士新却能够从一些细微之处看出所用的工艺,进而判断出这是真正的古玩,还是今人仿冒的赝品。
看到李愚此前说过的“汝良”两个字时,高士新放下放大镜,看着李愚,问道:“小兄弟,我听你刚才说这个‘汝良’是指万历年间的名匠丁汝良,这个名字我过去从来没有见过,你是听谁说的?”
“是我师父所言。”李愚眼也不眨地把事情推到了自己那个子虚乌有的道士师父头上去了。丁汝良其人的名号在当年颇为响亮,时隔300多年,今人没有听说过,也不奇怪。毕竟当年的匠人是没什么地位的,很少有人会为他们树碑立传。
“这倒是挺有意思的。”高士新信以为真了,从手镯的制作工艺上看,这的确是明朝的古董,这意味着“汝良”这个名字应当是真实的。如果能够考证出一个文献上未曾记载过的古代匠人,也不失为收藏界的一段佳话,高士新是很乐意去做这件事的。
“你师父是哪个道观的,他的道号该怎么称呼?”高士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