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女将与女将(2/3)
叶宰还不知道张献忠也在这里向下眺望过。此时他心情沉重,手搭凉棚望向破烂的侯家庄,问身后的张凤仪道:“庄里的人当真不跟我们走?”
张凤仪打马上前与叶宰并肩,眼里饱含着不舍之情,好半天后才说道:“故土难离。”
“可他们吃什么?流寇又来了怎么办?”叶宰急问道。
张凤仪摇摇头,轻声道:“我听他们老人说过,我们离开后他会带领族人进太行山躲一段时间。幸好如今是秋季,山里总有点能果腹的食物。”
“行吧,不走就不走,看他们的造化了。唉……”
叶宰叹了口气,他其实心里明白,自己想带走庄民多半是一厢情愿。
只要是有一口吃的,只要刀没落到自己的脖子上,老百姓大抵不会生出离开的想法,毕竟生于斯长于斯,祖宗也葬于斯。
在汉人看来,离开祖宗之地自己就没有了根。
所谓安土重迁,落叶归根是也……
八月初七,邓玘领残兵于淇水北岸与京营会师。
邓玘的本职是四川副总兵,原本无需听候叶宰调遣,可他身上还有一个援剿总兵衔,处于河南地界就该叶宰管。
而且邓玌的四川副总兵已经转到了秦佐民身上,只不过兵部没有抹去他这个军职罢了。由此可见,明末的军事指挥系统是多么的混乱。
叶宰亲切接待了邓玘,倒不为他也是四川人,只为他尽忠报国报以尊敬。
邓玘五十来岁,在这个年代已经属于不折不扣的老将。
看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将给自己下跪行礼,叶宰自感受不起,遂不待邓玘膝盖落地便将其挽住。
邓玘挣扎了几下没挣脱,方才反应过来,原来叶抚台不是在惺惺作态而是来真的。
于是他大受感动,顺势起来,心里对叶宰无端端调自己北上安阳的恶感淡化了许多。
“邓总兵败而不乱,成功扼守白鹿山阻挡流寇南下,于河南是有功的,于大明也是有功的!本官已写了奏本据实上报陛下。”
叶宰一句话便给邓玘定了性。
邓玘当场感动得无以复加,有了河南巡抚的肯定,他一颗战战兢兢的心终于能安定下来,遂使劲儿往下一戳,恭恭敬敬给叶宰行礼,声音哽咽道:“多谢叶抚台体谅!”
他此番行为绝非是轻贱自己,而是做的真心诚意。
只因在大明朝堂,武将的功与罪掌握在文官手上。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败可以说成胜,胜也可以说成败,只看文官的那只笔。
有时候,一只笔比百万雄军都要可怕!
叶宰请邓玘坐下,问起其它问题:“邓总兵,听说你撤离林县时没带辎重。那你后来如何维持军心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