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又是峰回路转(2/4)
偏偏在武德六年,那一甲前三名不是世家子弟,便是官宦二代,而这个二甲头名的赵飞轩却是出自的一个山东境内的寒门士子。
要知道,历年来的科场考试之中,基本上都是由勋戚子弟,世家子弟,官宦二代包揽了进士一甲二甲这两榜的名次。
这么多年下来,这貌似已经形成了科考之中的潜规则,进士帮当之上的铁律。
可偏偏当年就是这个寒门学子赵飞轩,因为才高八斗,写得一手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策论问答更是博得当年主考官,当今礼部尚书李纲的惊赞与青睐。
李纲爱惜其人才了得,以至于赵飞轩这个寒门学子的代表人物竟然蟾宫折挂,像一匹黑马一般杀进了二甲,抢到了头名。
当年红榜一出,赵飞轩榜上有名,高居二甲头名得了传胪,天下寒门学子哗然成一片。
因此,赵飞轩的名字,在当年也算是天下皆知。
至于为什么赵飞轩出身寒门,毫无背景与家世,却能以三十余岁之龄,一路高升坐到了寻常官员穷其一生都难以达到的刺史之位。
里头又有一些常人所不知之事。
那又要说到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之后,贞观元年李二陛下登基临朝的时候。
恰巧,贞观元年,这个负责驿馆的倒霉老秀才那一年也进了长安,去投靠一个同窗好友去谋份差事维以生计。
玄武门事变,李二陛下虽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却也因为杀兄弑弟,逼迫父皇,而背了一个不忠不孝的天下骂名。
当时,传胪出身的赵飞轩正被安排在翰林院,做一些写写记记的活儿,经常要写一些花团锦簇的漂亮文章来满足朝廷和皇帝的需要。
身在翰林院的赵飞轩自然消息灵通,知道玄武门事变的情况,也知道李二陛下最近很上火。
他知道李二陛下是坐在龙椅上,却因为恶骂如潮的不忠不孝之名而如坐针毡,浑身难受。
随即,他灵机一动,私底下写了篇文章,并通过自己在长安的同窗同乡帮忙誊写,而后在长安街头四处散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