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追击清军(一)(2/3)
―――――――――分割线―――――――――分割线―――――――――
布萨癸也是等人马全部都进了这段道路时,发现明军从身后追了上来。他也是久经战场的人,立刻下令清军列阵,准备迎战追兵。
因为这里的地形相对窄狭,不可能使用两侧迂回包操的战术,因此布萨癸将主力重甲步骑兵全都放在了中路,汉军在两翼,准备给追兵一个中路迎头痛击的战斗。
很快,穆陵军的人马就追到了,见淸军严阵以待,也不敢过份逼近,远远的就停了下来,也开始列阵。
布萨癸远远看去,追兵的数量大约在两千到两千五百之间,有步兵有骑兵。但所布的阵式却非常奇怪。分为前后两部,前阵是以线型,横向排开,几乎把整个山道都给占满了,但居然只有三排。而后阵到是分左中右三块,长枪步军在中,骑兵分列两翼。
但布萨癸也不禁放心下来,这样的前阵,几乎等于是没有纵深,只要突破了一点,那么整个阵线都将崩溃。虽然后阵中规中居,但纵深也不算严厚,因此一但被突破了前阵之后,大清的勇士就会趁着胜势,一股作气,冲垮后阵,取得胜利。看来商毅守城还是可以,但野战可还是一个外行汉。想到这里,布萨癸也不想别的,打算来个直接了当,下令由自己亲自率领所有骑兵发动进攻,迅速冲跨明军的防线,步兵随后跟上掩杀。
在后队中,骑军有近千人,二百披甲兵也全都骑兵,汉军中还有五百骑兵,其余的都是辅兵,还有一部份包衣跟役。布萨癸自己的包衣中,就有十个骑兵。
当下由二百披甲骑兵为箭头,一个个身穿双层或三层重甲,连战马也披上了绵甲或皮甲,开始向明军冲去。这时两军的距离大约为一百五十步,因为战马有一个加速的过程,而且也不能把步兵甩得太远了,因此在一开始,还是迈着小碎步前进,进入百步距离之后,才开始小跑,进入到六十步以内,才全速奔跑。
而这时明军的前阵的前端,突然竖起了一排盾牌,一率都是二尺多宽,四尺多高,在上端还有一个二寸多宽,三寸多深的凹口,一支一支火铳也从凹口去伸了出来,对准了正准备向自己冲过来的清军铁骑。
在前阵的,全是穆陵军的火枪兵,共四百六十多人,分为三排,每排一百五十四人。而他们使用的盾牌,其实就是在城垛口守城时挡箭用的挡牌,当初制做的时候,商毅特意做到四尺高,就是为了在野战中使用,只用把挡牌翻过来,凹口朝上就可以使用了。士兵以半跪的姿式,将火铳架在凹口上,不仅可以射击敌兵,也能充份的保护自已。
而这也是商毅按照另一时空里,十七世纪中后期,欧州各国陆军惯用的线形布阵,尽管从阵式上看非常単薄,但却保证了齐排发射的威力,是一种早期步枪作战的常用阵形。商毅坚信,使用这种经过实践的阵形,一定也能让自己的火枪兵在野战中大显身手的。
尽管看清了对手都是火铳,但布萨葵并不但心,因为他知道,火铳要打穿三层重甲,致少要在五十步以内才行,而一但进入那个距离,战马以经是全速冲刺起来,对方最多只有一二次发射的机会,就会被大清的铁骑给冲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