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国之重器(3/4)
李渊可是很清楚大唐勋贵府上阶层的消费能力有多强。
别看整个国家的普通百姓的日子还过得非常苦。
但是这个年代的贫富差距,可是比后世要大多了。
有些人的舒服日子,那是一直都不变的。
……
“口感清甜,老少皆宜。这香蕉,很有前途啊。”
当李渊接连吃掉五根香蕉之后,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大肚皮,感慨万千。
“听说岭南道那边已经有人专门在种植香蕉和荔枝等水果,用来当成商品售卖到各地。
如今香蕉在上海县及苏州、杭州、明州、扬州等地已经完全打开了市场,来多少就有人要多少。
这门生意,显然是成功了。”
刘仁轨对于香蕉生意的前途,显然也是比较看好的。
这是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商家进入到的领域。
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完全就看他们的发展了。
“这么一根香蕉,市面上要卖多少钱?”
李渊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特别是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游历,他对大唐民间的情况也算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这种品相比较好的香蕉,一根要十文钱,有一些熟过头的,五文钱一根也能买到。”
“嗯?这个价格,倒也不算贵啊。”
李渊虽然对民间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像是香蕉、荔枝之类的稀罕玩意,什么价格才是合适的,显然缺少概念。
“上海县的不少富商也都是这认为的,所以香蕉在这里卖的很好。
不过微臣也打听到了一个消息,像是这种香蕉,在广州那边的话,别说是十文钱一根了,十文钱买十斤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很显然,刘仁轨认为上海县的香蕉售价,其实是不便宜的。
至少是跟产地比起来,价格不算便宜。
“按照你这个说法,这香蕉的售卖生意,也算是一门暴利的产业啊。”
几十倍的售价差异,不管是中间有什么成本发生,肯定都是很有刺激性的。
李渊没想到香蕉这个东西在广州那边居然价格那么的便宜。
这么已计算,上海县的售价跟产地的售价差异就有点大了。
“是的,短时间内来说,这门生意都是非常有前途的。将来做这个生意的人多了,利润估计就没有那么的丰厚了。”
“这个生意,现在是哪个商家在做?”
大唐的商业,但凡是上了一点规模的,背后肯定是有世家大族或者朝廷官员的影子。
对于这一点,李渊自然也是很清楚的。
很显然,他觉得香蕉生意应该也是不例外的。
“据说广州那边是程家和尉迟家在大力的推动香蕉种植,如今每年的香蕉园的面积都相比上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假以时日,岭南道来的香蕉,很可能长安城的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品尝了。”
刘仁轨这话倒不是乱说的。
一门生意挣钱了,肯定会有很多人跟风。
香蕉生意也不例外。
“程咬金?尉迟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