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七十五章(3/3)
谁料沈叔常倒是半点都不在意,还道:“这多大点事儿啊大哥,我本来就觉得那块地方太大了,我也不经常在家,占着那么大的地方也不好,改了就改了。”
说着说着还替他高兴起来,“倒是大哥你,那幅画的失主终于找到了,咱们也就放心了。”
沈伯文也点了点头,说:“确实如此,这样心里也算放下了一件心事。”
沈叔常又道:“说起这个,大哥,我还想去瞧瞧那马跟马车,还没见过大户人家的马车长什么样呢。”
听了他这话,沈伯文自是无不可,便陪着他一块儿过去了。
车棚还没盖好,马车现在就放在院子的角落里,沈叔常提了个灯笼凑近了看,甚至还上去看了半天,沈伯文在外面等得有点冷,刚跺了跺脚,想叫他回去,这人就下来了,还见猎心喜地跟沈伯文道:“大哥,这个马车上面的精巧设计可多,特别是在防震上面做的特别多的小细节,我都想拆了研究研究。”
沈伯文一听,赶忙给他劝住了,说:“你可消停会儿吧,要是被咱爹知道了,娘都保不住你。”
沈叔常这才悻悻然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兄弟二人这才一块儿回去,各回各屋。
……
第二天,沈伯文起了个大早,洗漱过后就去了私塾。
谁料快走到的时候,就瞧见私塾门口等着一辆马车,刚走近,马车上的人也下来了。
原来是胖胖的吴掌柜带着他的孙子来了,小公子的体型倒是跟他的祖父一脉相承,冬天又穿得多了点儿,胖乎乎的一团,只是小胖墩看起来不太高兴的样子,气呼呼的,沈伯文看着心里不由得乐了。
吴掌柜先开口了,笑呵呵的打招呼:“沈秀才好。”
沈伯文也回了一礼说吴掌柜也好。
随即吴掌柜推着自家孙子往前走了几步,让他喊沈先生好,可惜这小孩儿不乐意,就是不开口,沈伯文又在心里乐了,多新鲜啊。
他当初在中学教过的中二叛逆学生比这可多多了,一个个都中二的不行,都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模样,这小胖墩儿跟那些学生比起来,都算是乖巧了。
索性主动开口给吴掌柜解了围,道:“吴掌柜,小公子还没行拜师礼,我还算不上是他的先生,先不着急叫,外面冷,咱们开了门进去再说。”
吴掌柜叹了口气,一行人这才进了门。
屋子里冷,沈伯文道了声稍等,就自己动手生起炉子来,吴掌柜赶紧让自己的随从小厮去帮忙,沈伯文却开口拒了:“无妨,我自己来就是了。”
吴掌柜只好作罢。
小胖墩一进了屋里,对私塾里略显简陋的条件,脸上就露出了嫌弃表情来,但是看到这个自家祖父非要自己拜师的先生,这个读书人反而在自己捣鼓炉子的时候,又感兴趣了起来,自以为悄悄的凑到跟前去瞧。
沈伯文看见了,也不说破,反而动作的更慢了点,好让这个小胖墩看得清楚点。
吴掌柜在一边看得分明,笑而不语,更加觉得自己没看错人。
生好了炉子,屋子里渐渐热了起来,吴掌柜又提起来拜师的事情来,“沈先生,我这孙儿,虽说淘气了些,但品性是好的,只是被家中女眷给惯得有些不像样,也是我这个做祖父的心切,想给他找个好先生,您看?”
吴掌柜在一边说话,他家的小胖墩确实扁扁嘴,一副很不喜欢听的样子。
沈伯文看出他还是不怎么乐意,便对吴掌柜说,“要不这样吧,吴掌柜,不如先让小公子在我这里适应几天,试听几天,若是到时候乐意了,就皆大欢喜,若是不乐意,那便算了,毕竟强扭的瓜也不甜。”
他从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了,教了六七年课,带过不少学生,深知老师与学生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虽然怎么教学生取决于老师的主观,老师要尽可能顾好每一个学生,但是也确实存在眼缘这一说法,有的学生他就是不喜欢你这个老师,无论你课上的再好,教学再用心,他就是对你不感兴趣,最后可能在老师的努力之下,他的成绩还不错,但如果换上一个合他眼缘的老师,成绩或许还会更好。
桃花村这些来上学的孩子们,都认识自己,对来自己这里上学也没什么抗拒的心理,反而很乐意,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吴掌柜的小孙子,如果一开始就抱着不愿意的态度,就算强行让他来这里上课,他也不会开心,自然会影响到学习。
基于这个考虑,沈伯文才开口提出了这个建议。
总之,吴掌柜也不知道有没有想到沈伯文想的这些,还是对他很信任,果断就同意了。
并且今天就把孙子留在这儿自个儿走了,临走前还嘱咐一句:“吴和仁,给我在沈先生这里好好听课,等散学了我让管家来接你。”
小胖墩,哦不,是吴和仁还是一脸不高兴,但是也没办法,他祖父已经拍拍屁股走了。
从车辕上下来,还在不停地围着马转来转去,还忍不住上手摸了摸,嘴里不住地夸:“这可真是一匹好马!”
老太太并周氏赵氏还有沈小妹则是站在马车旁,看着里头堆成小山似的礼品,好几匹绫罗绸缎,还有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药材,和各色点心盒子什么的。
虽然先前在外头的时候已经看过一次了,可现在再看一遍,众女眷还是觉得这些东西晃眼得很。
赵氏眼睛里冒着羡慕的光,不由得扯了扯周氏的袖子,悄悄的说:“大嫂你看这些料子,滑的跟水似的,我都怕我这做惯了粗活的手摸上去,把料子给刮花了。”
周氏闻言便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比赵氏的好一点儿,但也没好到哪里去。
她虽然因为平时要绣帕子,记得给手涂点油,但是也舍不得多用,总的来说还是粗糙。
此刻听到赵氏的话,再看看那些绫罗绸缎,不由得点了点头。
赵氏见她点了头,又撺掇起来:“大嫂,不是我说,你看这儿的料子这么多,我们女人家穿什么不要紧,可男人们在外面要面子,要不你跟娘说说,给爹还有大哥和我家那口子,都做一身新衣裳?”
但她说完半天了,都不见周氏有什么回应。
作者有话要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