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巧遇奇人,姜合李庶(1/2)
“国相田丰拜见定襄王!”
“中尉浩周拜见定襄王!”
在定襄国文武首臣的带领下,
诸侯国内的百官纷纷向刘如意叩拜行礼,
说是百官,
实际上也就十几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该有的基本官职都有设立,
不过定襄之地,
小国寡民,
有些官职虚设,并无大用。
之后,
田丰与浩周带领刘如意的车驾进入善无城,
虽然没有实际的政权与兵权,
但是作为一国之主的象征,
刘如意依旧地位超然,
只要不是犯下谋反叛逆的死罪,
他在定襄国即便犯法也只会被象征性惩罚,
还要上表天子同意才行。
进城一路巡视,
看着一国之都的善无城,
刘如意很是失望,
也就是一中下等规模的县城模样,
从国相田丰、中尉浩周处,
他了解到定襄国到底是有多么惨,
堪称混的最差的诸侯国,
国内五县,
百姓数万人,
常驻守军仅有二千多人,
还因为粮食不足,
裁军六七百人。
这一国之军民尚不及中原富庶之地的一县之多,
并州北部虽说是苦寒之地,但定襄国属实惨过头了。
刘如意这才理解,
灵帝刘宏为何如此大方给他封王,
这定襄国完全是一个烂摊子,
纵然有田丰这等能臣治理,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等来到定襄王府,
刘如意更加失望,
说是王府,
远不及他在晋阳城的郡守府豪华,
稍作安顿,
刘如意带着花木兰,
与田丰、浩周继续巡城,
他问道,
“元皓先生,定襄之地为何如此颓败?”
田丰一脸苦笑道,
“王爷有所不知,我看过定襄郡的各县地方志,又数度走访探察,发现定襄之地不适合大规模耕种,多盐泽、山岩、石丘。”
“定襄郡初始设置于汉高帝时期,原是对匈奴战争有重大战略价值的重镇,故而多是军户,原本有居民二十几万人。”
“这些年数度频发的天灾人祸导致定襄国人口减少,加之水源日益枯竭,百姓大量外流,仅剩下今日之数万人了。”
“粮食不足,水源短缺,人口减少,导致百业不兴,不兴产业,又致使贫困,更吸引不到人口迁入,陷进了恶性循环。”
听罢,
刘如意也感觉无可奈何,
想到若是调集太原、雁门两地的资源扶助定襄,
也赚不到好处,
反而亏本,
他叹息一声,便继续视察。
几人行至闹市中,
忽见一处摊位人满为患,
与别处迥乎不同,
刘如意大感好奇道,
“元皓,前面是做的什么生意,居然有这么多百姓围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