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蔡琰心意,前往太原(2/2)
“饯别之礼,聊表寸心,希望昭姬姑娘收下。”
未等答复,
刘如意拔腿就跑,
此时他确认了蔡琰对他还是有些情谊的,
他知道眼下要攻略蔡琰有难度,
尚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准备离开蔡府,
谁成想无巧不成书,
他正出门蔡府大门,
蔡邕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位文质青年,
“执友来了,别走,我正好要与你谈谈。”
额,
无奈的刘如意只好又回到蔡府,
蔡邕向他介绍了身边的青年,
此人名唤阮瑀,是蔡邕的学生,
阮瑀的名声,
刘如意可是听说过的,一时间颇为惊讶,
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与王粲、陈琳、孔融、刘桢、徐干、应玚六人齐名,
而且他儿子阮籍还是竹林七贤之一,
多牛逼也谈不上,毕竟是文化人,
搞搞政事,写写文章还不错。
看着阮瑀还是未出名的学生,又有蔡邕的关系,
刘如意动了将他收为己用的心思。
另一边,
蔡邕之所以留下刘如意,则是因为听说了刘宏的诏令,
让鸿都门学的文学士大力推行宋词,
还以满江红为范本,
这让刘如意又出了一次大风头,
阮瑀也在鸿都门学里学习,
见到刘如意时,可谓喜出望外,
“元瑜,陛下任命我为太原郡守兼使匈奴中郎将,我即日将前往太原,你可愿意与我同行,在我府内做事。”
看阮瑀一副想要展示才华的态度,
刘如意就知道稳了,
当即发出邀请。
加之蔡邕相助,
阮瑀立刻表示愿意投效。
几日后,
刘如意点将启用的臧旻、田晏、夏育、尹端四人相继抵达雒阳,
“多谢大人再用之恩,我等感激不尽。”
“真是想不到半百之年,还能为国效力。”
这四人皆是汉室老将,在征讨东胡、羌人、鲜卑、乌桓等方面皆有经验,只是因为一时战败,或是遭奸人陷害,才被下狱问罪,贬为庶民。
其中,
臧旻曾是太原、中山两郡郡守,又担任过匈奴中郎将,
田晏担任过护羌校尉,破鲜卑中郎将,
夏育担任过乌桓校尉,
尹端是大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张奂的军司马,
若非朝堂奸贼当道,这四人的功绩远不至此,
这反倒让刘如意捡了个便宜,
臧旻四人也未白来,各自带了亲眷家仆,有百余人。
一切准备就绪,
刘如意带着众人上路,前往并州太原郡,
并州之地,
土地包括今天的山西省大部与内蒙古中南部,
由西汉的朔方刺史部与并州刺史部合并而来,
治郡晋阳,
在大部分人眼中,并州是苦寒之地,
一州的人口不过百万之数,
尚不及中原、江淮地区的一郡之多,
尤其是并州北部可谓地广人稀,
南匈奴臣服大汉后便被安置于河套地区,
朔方等郡深受其扰,
可刘如意知道,并州只是尚未开发而已,
正如江东,孙氏盘踞数代,才开发出匹敌中原富裕的鱼米之乡,
假日时日,
并州之地也能成为乐土,
北方黄河几字形的河套平原可是一方沃土,
而且北方的南匈奴更是练兵的好对手,
刘如意心中早有盘算。
众人一路安稳的行至并州,
途经上党郡时,
忽然听闻黄巾残兵作乱,
拥兵万人攻打高都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