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改道涿县,吊唁太守(2/2)
翌日,刘如意率领的义军上路了,
由于李逵带领的步兵行军较慢,还有携带辎重粮草等,
故而刘如意,刘平安,霍去病三人率骑兵队带足三日口粮先行。
行至半途,刘如意忽然改道去涿郡涿县。
刘平安一脸不解道。
“大哥为何改道,幽州刺史郭勋,广阳郡太守刘卫都在蓟县驻守,现下黄巾已破军都,昌平两县,不日兵至,大战在即,我们不是应该速去支援。”
“步兵未至,凭我等百骑,于战局影响不大,不急一时,如今涿郡太守温恕亡故,你我理应吊唁一番,若无太守提携,没有你我今日。”
“大哥说的是。”
吊唁之举,感念太守温恕的恩德是一方面,其实刘如意还另有图谋。
百骑快马加鞭,不足一日功夫便抵达涿县。
温府内,七日之祭才结束,白灯,素服,花圈,纸钱尚未撤去,
府内愁云惨淡,气氛凝重,叫人不忍,偶尔还有百姓登门吊唁。
“刘军侯,如今战事紧急,您还能登门吊唁,亡父知道,一定倍感欣慰,温恢拜谢答礼。”
温恕死后,温府上下全由独子温恢理事,
此子虽然年方十五,但处事周到,不弱乎大人。
刘如意特意吊唁,正是为了交好这位温恢,
这是他魂穿后发现的第一位人才,就存于记忆中,算是颇有缘分。
温恢,字曼基,出身太原郡温氏士族,
被陈寿收录于三国志魏国志中,与五位知名刺史同列传,
誉为“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英才,
这小子才十五岁,但谋略有69,内政有76,这算是相当高的,
刘如意想要将温恢收入麾下,
深谙历史,刘如意知道自己日后若要成为一方诸侯,少不了需要豪门士族的协助。
不过眼下是不可能的,
温氏是太原祁县的名门士族,怎么可能将一介白身的刘如意放在眼里,
寒门士族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曼基,温恕大人七日之祭结束,你是否要将遗体运送回家乡太原祁县安葬。”
“按照礼节,正当如此,可我与母亲困扰这事良久,黄巾大乱天下,河北一带常有流民阻道,山匪劫掠,护送父亲棺木,只怕难以安然回乡。”
温恢一脸困扰,他年纪尚小,对此束手无策,
毕竟幽州黄巾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幽州腹地,州郡人人自危,苦于黄巾之祸。
“曼基不用挂心,温恕大人对我兄弟两人有大恩,此事交与我。”
“平安,我分五十骑于你,必须保护曼基与大人棺木平安回乡。”
闻言,刘平安脸色大变,愤愤不平。
“大哥为何派我去,派霍景桓去不行吗?这家伙刚刚加入,这任务正合适。”
额,派你去当然是因为你没啥用呀,
七十多点武力值,只能算个小头目的标准,
卖人情,跑跑运输正合适。
我疯了才会派刚刚抽到的神将去,
霍去病去了,谁替我打仗,
总不能指望李逵这个统帅六十几点的渣渣,
这莽夫打架拼命还行,带兵不够看。
刘如意那能把心里话说出来,他一脸真诚道。
“平安,你我是亲兄弟,如此重要的任务,只有交给你,我才放心,其他人哪有自家兄弟靠得住。”
“大哥,你别说了,我都明白,有我在,保证曼基和大人棺木安全。”
被刘如意的真诚打动,刘平安热泪盈眶,他感动的拍了拍胸膛,信誓旦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