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太坑人(2/2)
难怪安国公不愿意出面。
这也太坑人了!
薛宝儿算是看出来了,上次认亲,老二老三老五老七合起伙来坑老大和老六,现在国公爷坑世子爷,敢情安国公府这坑人是祖传的!
安国公坑卫持,就别怪她霸气护夫坑回去了,薛宝儿眼珠一转,对卫持道:“长公主病重,国公爷不方便出面,不是还有祖母她老人家吗?我年纪小,无力主持大局,自然要请祖母她老人家出山了。”
卫持一怔,旋即搂过她哈哈大笑:“就这么定了!”
转过天,薛宝儿去了一趟老国公夫人的院子,把安国公甩包袱的事一五一十都跟老国公夫人说了。老国公夫人一听便觉不妥:“世子是男子,贵为监国,怎能兼顾内宅之事?简直胡闹!”
薛宝儿一边给老国公夫人揉着肩膀,一边糯糯道:“婆母病了,孙媳理应为婆母分忧,只可惜孙媳经过的事少,怕安排不好被人笑话了去。”
老国公夫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不怕啊,不怕,你婆婆病了,不是还有老婆子在吗?”
“就知道祖母疼我!”薛宝儿嘴巴像涂了蜜似的甜,“祖母放心,祖母只需坐镇提点,跑腿儿的事都交给孙媳好了。”
还真不是薛宝儿说大话。
从穿过来,她就帮着薛母主持薛家的中馈,对婚丧嫁娶都不陌生。因薛蝌的婚事在京城办,薛母拿不准的经常派人来问薛宝儿的意思,她对京城嫁娶的风俗也有了解。
只不过她出身低微,年纪又小,若没有家中长辈出面,恐怕女方家觉得安国公府不够重视,将来影响到小夫妻婚后的生活。
好事变坏事。
得了老国公夫人的支持,薛宝儿又去了一趟上房,把老国公夫人的话说与长公主知道。
长公主听完明显长出一口气,欣慰道:“这个主意好!老夫人年纪大了,我和你公公想把她留在京城养老,可老家人故土难离,前儿还嚷嚷着要回老家去呢。”
故土难离只是个借口,老人家心里憋着一口气,总怨她不称职,没把卫持养好,还耽误了其他几个孙儿的婚事。
终于等到卫持成亲,老人家这口气才算顺了,还夸她有眼光,给卫持选了一个有福气的好媳妇。
长公主心里不自在,难得老人家心情好,也只得昧着良心夸了薛宝儿几句。
每次接了老人家来京城小住,不过半月便嚷嚷着要走,这回竟住了几个月。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老人家相通了,打算就此住下在京城养老的时候,老国公夫人忽然吩咐人给她收拾东西。
安国公特特去问,老国公夫人指着鼻子把安国公骂了一顿,安国公回来什么也没说就去了外院书房。
长公主直觉与自己有关,便叫了当时服侍的丫鬟过来问话,那丫鬟起初支支吾吾不肯说,长公主动了怒才逼出实话。
原来是让小月仙给闹的。
老国公夫人骂儿子不成器,猪油蒙了心,竟然在世子妃回门的第二天逼世子平妻。说老赵家的男人四十无子才可纳妾,从来就没有平妻的先例,更不会自甘堕落到与烟花女子为伍。
平妻可以,娶烟花女子也可以,等她死了。
她丢不起那个人,也没脸去九泉之下见老国公爷和赵家的列祖列宗。
这一顿指桑骂槐,差点把长公主送走。
小月仙那丫头确实不省心,仗着自己对她的迁就一个劲儿地作妖,能哭闹一天一夜,眼泪说来就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哭丧呢。
晦气得很。
难怪入不了老国公夫人的眼。
年纪大了,谁不喜欢如薛宝儿这般喜气洋洋,未语先笑的小姑娘呢?
看着心情都好。
可那个到底是她自己生的,也是她给弄丢的,说不惦记是假。
“月仙怎么样了?还在闹吗?”长公主忍不住问。
薛宝儿看了眼长公主青黑的眼底,并没提小月仙绝食的事,只是道:“母亲且放宽心,我昨儿去看过,还劝了她两句。昨儿晚上睡醒,喝了些水,还用了一碗白粥。今早请了太医过去,想来吃几副药就没事了。”
“你、你的话,她听得进去?”小月仙是心病,长公主说她一句,她能委婉地顶十句回来,长公主磨破了嘴皮子,她也未必能听进一句。
不然也不会闹得那般难看了。
薛宝儿想起小月仙气晕过去的画面,唇角含笑:“儿媳句句都是为了她好,她也是个聪明人,自然听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