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凉州叛乱(3/4)
张让舔着脸应道,不过心下还是打定主意,若眼前这位史侯不在,一些敏感的奏章他还是不敢直接让卢植过目。
“史侯,那现在怎么办?”他低声问道。
只见刘辩起身将手中的奏章递给卢植,旋即又坐下,平静说道:“去看看父皇可曾醒了,若已醒来,便将此事温言禀告父皇;反之,则等父皇醒来再说,反正也不差这一时半会的。”
“是。”
张让眼见刘辩神色镇定,暗暗惊诧,在躬身行礼后便朝后殿去了。
卢植也很意外于刘辩的镇定,不过他以为刘辩只是年纪小,不知凉州的重要性。
当然,他认为也没有故意提及的必要,他很欣赏刘辩这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
相比之下,他对自己方才的事态感到惭愧——年近五旬的人了,竟还不如十……呃,史侯来得镇定。
他哪里知道,刘辩根本不是镇定,而是他早就知道有件事,只是以往没怎么想起,直到看到汉阳太守傅燮的奏章,刘辩这才醒悟:对,是有这么回事。
别看他好似不在意,事实上在意也没用,因为凉州叛乱是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的事,与黄巾之乱是同一个时期,当时刘辩还未到来,又怎么预防?
而如今,时隔三年,凉州的叛军已养成气候,已不是朝廷一时半会能剿灭的了。
说起凉州的叛乱,其实应该分作两段看待。
第一段叛乱,爆发于中平元年,当时反叛的是羌人首领北宫伯玉。
他造反作乱,将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胁迫二人入伙。
边允、韩约,这两个名字是否有些陌生?其实就是边章与韩遂的本名。
别看北宫伯玉乃是羌人首领,但不过只是一介莽夫,但边章、韩遂二人可了不得。
甲子年黄巾之乱声势浩大吧,号称百万,结果十个月平定,而皇甫嵩更是连平两路黄巾,一时风光无两。
可当朝廷派皇甫嵩去征讨凉州叛军时,皇甫嵩却连遭失利。
要知道,当时董卓、孙坚都在皇甫嵩的麾下,且此时与董卓入主朝廷仅相隔数年,其麾下的文臣武将,似李儒、徐荣、胡轸、牛辅、李傕、华雄等人基本上也都已集结,更何况还有孙坚这等猛将,可即便如此,皇甫嵩军依然连遭失利,拿凉州叛军毫无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