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2/3)
要知道,京城还有一场大战,等着他们呢。
作者有话说:
[1]出自唐朝刘炜之。原句:“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意思是不经过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怎么好意思叫圣旨呢?
第175章水龙吟(一)
龙舟刚到通县,便见岸边站满了人。地方官在前一日就接到了消息,在此等候多时了。萧翌一行人下船后,知县早已备好了銮驾,供贵人们换乘。于是皇帝乘坐马车,木棉在内陪侍。其余人则全部骑马,浩浩荡荡向皇城而去。
望着远去队伍的背影,通县知县捋了捋小胡须,对自己的心腹师爷说道:“你发现没,陛下和沈阁老一直没说话,氛围有点奇怪啊。”
“可能是……为了避嫌?”师爷小声猜测道。
“避什么嫌,他不是在杭州都承认了吗?”知县不由佩服道,“还是沈阁老胆子大,厉害啊。”
京城的传闻和杭州的传言还是有所区别的,在杭州,人们说的是沈嘉“狐媚惑主”,而在北京,人们给他定的罪名是“不敬君上”。
毕竟杭州的官员和百姓知道的内幕并不多,而在京城,尤其是经历了永文之乱的臣民们,大多知道陛下不行。
于是,大伙都不用猜就知道,沈嘉和陛下,臣在上,君为下。所以一些官员对沈嘉的态度不是鄙视,而是震惊了。
走了大半天功夫,銮驾终于抵达京城,却未见有官员在城门口迎驾,唯有锦衣卫指挥使曹肃渊带着手下在此等待。
此刻锦衣卫已清空了百姓,护送陛下进宫。通往皇宫的路上,整个队伍都很压抑,除了马蹄声,几乎没有人说话。沈嘉跟随着队伍打马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心里却愈发不安。
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种种不寻常的迹象表明,京城的官员准备了一场鸿门宴等着他们呢。
要知道,那些一二品的大臣们,可不像之前四五品小官好打发。一场激烈的辩论必不可少,然而沈嘉绝不会退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沈嘉打起精神,策马向午门方向赶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