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长门之愿(1/2)
一日,陈同正抱着宝儿,坐在凉亭的长椅上,喂食着旁边池塘里一群群悠闲的游弋的玉儿,小安子急匆匆地走将过来。
“奴才给太子和娘娘请安。”小安子岁数不大,声音尖细而细嫩。
“呵呵,小安子,有什么事吗?”陈同问道。
“这······”小安子两个眼睛望着宝儿,欲言又止。
宝儿知道,小安子的眼神并不是因为有自己在旁,而刻意要隐瞒,自从被太子临幸之后,很多人向陈同汇报事情,总是习惯性地望向自己,似乎所有的事情须得自己开口说话。
“小安子,有什么事情直说不就得了。”
“是,宝姑娘。”这些太监似乎也觉得这个称呼很是顺口,所以多数时候并不称呼宝儿为娘娘。
“是这样的,刚才太子妃那里的夏红送来一张纸条,让我转呈给太子。”小安子说着便从怀中摸出一张纸笺来。
“哦。”陈同疑惑地接过信笺,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陈同看罢,默然无语,顺手将纸笺递给宝儿,宝儿见是抄录自《诗经晨风》的一段文字,也顿时如景生情,脸现戚容,想想自己和太子是何等快活,而身为太子妃的月娥不仅得不到太子的宠幸,反而因为自己名分的问题,太子耿耿于怀,已经好长一段时间连太子妃的寝宫都没有去过,连一句问候的话都没有。
这情真意切的质朴语言,正是太子妃此刻心情最好的写照,她担心着自己的夫君已经将自己遗忘和抛弃。
宝儿从那‘忘我实多’猜想得出曾经两人也是多么恩爱,也曾有过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也曾有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望,可如今,这一切虽然历历在目,但早已物是人非,新人换旧人。
宝儿的心一阵阵灼痛,她能理解月娥内心那份惆怅和凄凉,她能理解女人失去所爱后那种孤独与绝望。
一想到此,宝儿禁不着潸然泪下,轻轻吟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富贵,忘我为!”
陈同自幼饱读诗书,焉有不明白这些话的道理,一下子紧紧搂着宝儿,心有感触地说道:“宝儿,这哪能怨我啊!是太子妃太不近人情,轻信那些风言风语。”
宝儿略微凄凉的笑道:“太子怎么能全怪罪于太子妃呢,太子妃执掌内庭,当然要依礼数办事,要是太子随便临幸一个宫人,太子妃就必须要给一个名分,那这太子宫中岂不大乱,妃嫔数不胜数,何况宝儿出身低微,本就没有资格得到名分,宝儿心里所需要的也并不是什么名分,而是太子的一份真心,现在宝儿已经得到了,已经知足了。”
陈同叹道:“哎,宝儿真是心地光明,要是这宫中之人都如宝儿如此胸怀,我也没有那许多烦恼。”
宝儿笑道:“宝儿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只是我知道知足常乐,如今,宝儿过得很是开心,还奢求什么呢。”
“其实,太子妃也是一个正直的人,初始之时,我俩关系也还算好,她对我拥有众多嫔妃也不十分计较,还时常劝我广施雨露,为皇家广延子嗣,只是我有些讨厌她时时在我面前提及,让我把心思放在处理朝政上面,又对宝儿这事多次阻挠,因而让我对她心生厌倦。”
宝儿当然知道陈同之所以不亲近太子妃,除了以上两条外,还与太子妃有些古板有关系,她在男人面前,最缺的是便是展示女人的魅力,她只是一个十分本分的女人,在她的意识里,用妩媚去取悦一个男人,那是妖姬所为。
“宝儿知道太子心里其实也有太子妃的地位,太子妃劝太子勤于正事,这本是作为她应尽的职责,太子可不能因此而冷落了太子妃,我看今天天色已不早了,太子这段时间也太过疏远太子妃,何不趁这机会前往探视太子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