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朝中辩论徒空谈(1/2)
美人的冷淡和在外奔波的劳累,的确没有让陈同恢复体力和精神,带着一身的倦意走进朝堂,才勉强打起精神。
循规蹈矩的参拜过后,陈式把目光落到了陈同身上:“太子,这次出巡可有收获?”
陈同赶忙越班而出,匍匐在地:“启禀父皇,儿臣这次出巡,微有收获,儿臣已把所得写成奏本,恭请父皇御览。”说着双手高高举起奏本。
张贤不待陈式开口,便已走上来接过奏本,拿到了陈式面前。
这可是关系到将来江山是否永固的大事,是对未来国家主人的一次考试,陈式丝毫不敢马虎,将那奏折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同儿,奏折朕已看完,你可将所奏之事向朝中大臣说一下,听听大家的意见。”陈式合上奏本,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看得出来,他对陈同提交的这份试卷虽然口中没有称赞,但还是比较满意。
“是,儿臣谨遵父皇圣谕。”陈同缓缓站起身来,转向两班肃静而立的文武大臣。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便说道:
“众位重臣,我这次奉皇上圣谕,出巡了安州、吴州、荆州等地,所过之处,民勤本业,物阜民康,一片祥和,但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所在。”
陈同略微顿了一下,见众人都睁大眼睛,静听下文,便又接着说道:“民,国之根本矣,历代贤明君主,无不以民为本,但某些世家大族,却不顾民生,与民争利,强占民田,导致民怨,更兼有地方官吏,滥用职权,刑诉不公,且巧立名目,妄加赋税,亵渎我皇圣威,故本太子认为对这些枉顾国家法令,为非作歹之辈应严加惩处,另乡野也不乏有识之士,颇有治国之才,我朝任人重在看家世,我认为应该打破这种传统,不拘一格,举荐人才,但凡有一技之能,便可根据其所长,委之以任。不知众位大臣对此有何见解。”
陈同说完,便又静静地站在一旁,静等大家对他的评价。可他这番话,却使原本安静的朝堂开始躁动起来,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嗡嗡声一片,也不知大家在说什么。
但陈同从众人的表情猜得出,没有几人赞同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他意料之中,因为自己这些建议可以说都不同程度低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各位爱卿,这便是太子给朕的奏折,大家对太子所言之事,有何看法,尽可说来。”陈式拿着陈同那本奏章,说道。
下面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毕竟皇上发话,谁还有胆子冒犯圣威,一旦龙颜震怒,轻则被罢官下狱,重则身家性命难保。
高高在上的龙颜,没人敢仰头直视,大家都在低头揣测皇上的心思,陈同的话虽然对他们不利,但他可是太子,是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如果皇上赞同他的意见,那自己反对的话,无疑是制造矛盾。
见众人不言语,丞相李建威越班而出,谨慎地说道:“回禀圣上,太子之言,不无道理。诚如太子所言,民乃国之本,民安则国安,民富则国强,与民争利,也是历朝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我朝自开国以来,便常有强占农田之现象,朝廷也曾屡加禁止,却禁而不绝,此事还望皇上圣裁。”
这话等于没说,强占民田,这庙堂之上的人,谁家没有干过这事,大家心知肚明,要是真的追究起来,岂不人人自危,李丞相既不敢得罪太子也不敢公然站在太子一边,和满朝文武公开作对,尽管他平时和太子走得比较近。
“丞相此言差矣,老臣认为太子之言实不愧为治国良言,我朝现今偏处一隅,强敌环伺,尤其是北国无时不虎视眈眈,常有觊觎我疆土之心,我等正该图强自立,休养生息,老臣认为此事应该严令户部,清查全国土地,还地于民。”
太傅韦树成是太子一党,当然此时坚定地站在太子一边,他刚说完,太保王廷贵也越班而出。
“启禀圣上,老臣也赞同太子之言,吏治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吏治腐败犹如蛀虫,久必成患,当防患于未然,不使其滋生蔓延,我朝地方各级官吏,多荫承于先辈,故而多有滥竽充数者,要想根治这种局面,理应选拨人才,国家方得治理。”
众人见丞相闪烁其词,而太傅和太保更是立场鲜明,众人虽然心有不甘,也不敢将不满表现于形,大家唯唯诺诺,想到即使损失一些利益,但总比触犯圣威的下场好的多。
果然,陈式此时再一次开口说道:“朕觉得太子和两位卿家之言甚有道理,太子此番出巡,见识大增,不负朕意,卿等乃国之重臣,不可贪图一时享乐,置国家将来于不顾,当居安思危。”
“至于太子所言之事,丞相可着各部办理,太子这段时间,也要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不可懈怠。”
圣意既决,众大臣哪还敢多言,太子原本忐忑的心也安定下来。但散朝后,他却被陈式单独留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