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准备获奖感言(2/4)
“是中国有名气的演员吧。”
“是的。”
“好年轻,目前是偶像艺人吗?”
“电影演员。”
“诶?这样吗?”鸠山迟疑道,他推出身边一位年轻人,样貌也算清秀。
“我以为你是和三浦春马一样,也做偶像艺人。”
年轻人立刻对方沂道:“我也是电影演员。”
果然,不论是在中日韩,还是在欧美,偶像都不是个好听的词儿啊。
三浦春马出演过国人熟知的电影《恋空》,女主演新垣结衣国人更熟悉,是很多人的虚空老婆。
在同声翻译的帮助下,双方磕磕绊绊的交流着,连方沂也和东洋的男偶像说了会儿电影的事情。
三浦在方沂介绍了电影剧情之后连连“斯国一”,这哥们同样是文艺片爱好者——大部分演员都有一把文艺梦,赚到了钱就想提升逼格。
方沂则是两全其美。三浦自然相当羡慕。
东洋电影的历史相当辉煌,先后出了“黑泽明”,“北野武”等世界知名的大导演,尤其是北野武,其导演的作品《七武士》、《罗生门》等等现在来看并不稀奇,但在那个时代是天才一般的创意。
1972年,在搞扑街了前一部电影之后,黑泽明受到苏联邀请,不计成本拍摄出俄语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一经问世,同时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在冷战的两个阵营里面都刷满了声望点、
对于很多古早华娱文来说,奥斯卡就是大结局。
同期国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在文化界上抢夺各类电影技法的注释权——实际上,黑泽明所谓的首创,大多吸收了其本土的拍摄技法,而这些技法又有部分借鉴了三十年代的魔都电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