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从命(1/2)
其实冯宁这样的人能看出来的事情李纲又如何看不出来?
只不过李纲犹豫的就是皇帝那边的意思。
当今圣上好大喜功,收复燕山六州本就是祖宗的遗志,如此一个机会放在皇上面前,难保不会利令智昏。
况且燕山六州收复之后若是抓紧时间构筑坚固防线的话或许能抵抗得住北方铁骑的南下?
“李老,天下之事有很多选择,错过不一定是坏事,得到不一定是好事,若是得到六州空城那么对于我文朝来说好处何在?”
这事是前世发生过的,自然冯宁也是信手捏来。
“哦?空城?”
“况且我文朝和梁国之间已经几十年没交战,我文朝军事力量也松懈了下来,若我们贸然挑动战火不管是道义之上还是军事之上我文朝讲都不占有优势。”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王朝灭亡前夕百姓承受的苦是最大,一旦贸然开启战火百姓才是最苦的一群人。”
历朝历代的官员们能真正做到体恤百姓之人少之又少,北方一旦开战必定会全国性增加赋税,战争顺利倒也还行,但按照文朝军事能力来说多半要吃败仗。
数百年来百姓已经没有遇到大的战火,内地的厢军早已经彻底丧失了战斗力,禁军能战兵数也是有限,西府军需要防御大夏,大夏不除西府军自然不能擅动,如此防御尚且捉襟见肘更别说在北方边境上大规模进攻。
一旦失利战火必定绵延内地,如此的崩坏可以说就造成了多米诺骨牌一般的效果,这其实也是自己时空之中北宋灭亡重要因素。历史已经走过一边的剧本是不会出错的。
“这种理论到还是很新颖,只不过如此机会放在面前任其流逝是否过于可惜了?”
李纲已经被冯宁说动了,但是内心之中却多少有一些遗憾。
数百年来的时间文朝文武乃至君王无不以收复故土失地为最高原则,如今这个名留青史的机会就在自己的面前,伸手或许就能触碰道。
“我并非说,任其流逝。”
冯宁摇了摇头,自己的意思不过是不希望文朝现在挑起战火。
文朝应当先图谋大夏,大夏力量不似梁国那般强大,按照现在局势来说大夏消亡也是很快的事情,在此阶段之内我们应当联梁抗靖,梁国和靖国二虎相争我们做幕后之人,对于双方提供战争物资的支援,于此同时改革军事,练就新式军队,如此一来就能在双方两败俱伤筋疲力尽之时,我文朝才能一举坐收渔翁之利。
简单来说就是灭夏、联梁、练兵、开源节流。
冯宁的话是后世专家分析出来的结果,可以说是后世时空和现在这个时空之中文朝最适合的办法。
“小友高见,既如此那么这腰牌小友还是收下吧,不为别的为了你和你的家人你应当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李纲不由分说便把腰牌放在了冯宁手中。
冯宁犹豫了下,不过看到李纲的样子之后自己倒也是接受了下来。
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无非就是不想管那么多的闲事,但是李老已经如此做了冯宁再推辞的话就有些蹬鼻子上脸的感觉了。
大不了日后自己不去管朝廷的事情就好了,反正朝廷身份这种东西对于冯宁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目送李纲,冯宁才知道李老被皇上复任要回京城,若非如此或许李纲也不会仓促举荐冯宁成了云州金吾卫同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