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新大明易(2/2)
如若按照大明的官职排列的话,易已然成为内阁首辅。
朱高煦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易是知晓的。
朱高煦的很多决定,在他看来都是昏庸的,易想要推翻朱高煦,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朱高煦的臭毛病很多,易怒,喜欢主观臆断,喜欢喝酒,宠幸后宫......
这一桩桩的,无一不是昏君的征兆。
这让易感觉,或许是老朱家的基因不行。
“准。”
朱高煦唯一的好处,即是还算是懂事。
对于易的策略,朱高煦很听从,几乎不曾反驳过。
这也是易唯一满意的地方,朱高煦?当一个傀儡皇帝,也不是不行。
但这让朱高煦的文臣武将们十分的不满,易?这是不臣之心,理应斩杀。尤其是格物学府,更是应该铲除。
但朱高煦却摆摆手,不追究易的过错。
为什么?因为朱高煦在易的身上,看到了秦方的影子。每每看到易,朱高煦即感觉是秦方在自己身旁。
朱高煦真的有易认为的这么不堪吗?
其实不然,朱高煦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他毕竟跟秦方相处了几年。
七十万的人口,三十万的孩童,幼儿,能受他管束的百姓,不多,且这些,几乎全部是良民。
这么点的人口,每日里无非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需要他处理什么呢?
兴致最恶劣的shā • rén案?在这里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时间,大家不如去多开垦几亩荒地。
一句话:朱高煦很闲!他这个皇帝很轻松。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尽心尽力呢?他甚至认为,哪怕这新大明没有他,也能够自由发展。
唯一需要他操心的,则是文武百官跟格物学府之间的权利倾轧。
朱高煦的文武百官利益是一致的,他们想要奴役这些百姓,想要圈地,想要丰沛自己的腰包,想要施行大明的那一套;
但格物学府的理念则不同。格物需要要让每一位农户都富起来,让他们有尊严、有地位的活着。
格物学府宣扬的最多的一句话即是:人生而平等,易能够感觉到新大明的思想正在被解除禁锢,易不允许任何一人在把这个禁锢给加上。
这两派,形成了对立。
不论在哪?只要有人的地方,即有争论,即有对立。
这是不可避免的。
易能做的,即是平衡双方,让百姓的生活能够更好。
易叹息一声,望着大明的方位,不知道他的信,是否送到了秦方的手中。
易想要建立的,是以百姓为中心的国度,是人人羡慕的天堂之地,而不是照抄大明的官僚制度,照抄大明的一切,最终成为老旧的、新酒装旧瓶的大明。
这是易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朱高煦趁着酒意,开始挥舞手中的大戟,待出了一身汗,朱高煦才舒坦。
返回房间内,朱高煦摊开了秦方给他的信件。
“大哥,吾弟给你送来烈酒三百坛;火锅底料一千斤,辣椒种子十斤.......”
前半段,几乎都是吃的,这让朱高煦十分的欣喜。
中间!秦方诉说倭国战役一事,告知朱高煦,他三弟朱高燧被分封在倭国,无需担忧,还请新大明的陛下恩准。
对此,朱高煦肯定是笑呵呵的批准。
这海外虽说都是自己的,但既然是三弟,自然要给他一块容身之地。
最后,秦方诉说让朱高煦照顾一下格物学府的学子,别让他们死了,这可都是学府内宝贵的财富。这些人,能够帮他更好的治理这片土地。
朱高煦读完,深以为然。